碳中和分类(12)
气候变化(3)
碳循环(7)
清洁能源(1)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2条,耗时:0.0839625 秒
1.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试点纳入企业的实证分析
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低碳技术创新;;节能减碳
摘要:促进企业进行低碳创新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即ETS的政策目标之一,也是检验ETS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试点ETS纳入企业的调研,分析了企业对各类政策的感知与认识,并基于序次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类政策对纳入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ETS、国家和省级中长期碳减排目标两类气候政策产生的政策压力居中,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行政命令类节能政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更大;在低碳技术创新中,企业引入低碳技术的水平也高于自主研发的水平。计量模型分析表明,试点ETS并未能有效促进纳入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而中长期碳减排目标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政命令类节能政策表现为抑制了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另外,清洁能源价格与煤价、企业自身对科技创新投资的热衷程度等内外部因素也对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促进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应加快推动ETS立法,增强市场参与者的长期稳定预期;同时,应加强节能减碳政策包的顶层设计,采取合并相近政策、终止部分冗余政策等手段,减少政策重叠和冲突,促进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
年:2019
出版单位:环境经济研究
2.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协调
作者:段茂盛
机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节能政策;;可再生能源政策;;政策协调
摘要: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政策在管制范围上存在相互交叉和重叠,实施效果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需要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据此改进和完善其设计,避免不同政策之间的冲突。本文首先分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关键要素的设计,然后分别介绍了我国的相关节能政策和主要可再生能源政策,并通过分析发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相关节能政策和主要可再生能源政策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具体影响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相关节能政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但也可能存在政策"冗余"、影响彼此实施的政治可行性等负面效应;我国主要可再生能源政策可以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挥作用,但反之则取决于配额分配方法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抵消机制设计。本文建议为了避免节能政策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冲突,应该在不同的层级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把握有关政策制定中的协调机会;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方法设计时,应该使化石燃料发电机组从整体上而言有一定的短缺,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年:2018
出版单位:环境经济研究
3.中国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的对策建议
机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对策建议;;企业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确定正确的核算边界、选取合适的排放核算范围以及选择准确的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是中国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中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二是现阶段选择企业作为核算边界,建立并完善重点企业和设施的温室气体直报系统;三是将外购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间接排放也纳入核算体系中,并根据行业具体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所包括的温室气体种类;四是完善数据计量及收集工作,加强统计工作能力建设;五是统一排放因子的选择规则,逐步建立中国的排放因子数据库;六是建议设定企业温室气体报告门槛。
年:2016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财税政策评述
作者:张芃 ; 段茂盛
机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英国;;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协调
摘要:财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是国际上最常用的两类基于市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其中的一类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市场政策工具,并将二者视为是不能兼容的。相比于碳排放权交易,财税政策影响范围更广,往往受到更多政治因素制约,政策设计也更加复杂。财税政策在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果,并且通过灵活和复杂的设计,与碳排放权交易共同实施。英国的实践说明,财税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不仅可以共同实施,而且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包括气候变化税、排放价格支持机制和气候变化协议在内的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财税政策设计的特点、政策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并分析了英国相关财税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间的衔接与协调方式。英国在财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与协调中,综合考虑了不同政策的实际影响,既避免了单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过大,又降低了财税政策所面临的政治压力。此外,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财税政策中还设计了一系列灵活机制,平衡了控排效果与政治影响,并使政府和排放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利益相关方接受相关政策。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实践对于我国以及考虑采用财税政策或碳排放权交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年:2015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5.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式研究
作者:段茂盛 ; 庞韬
机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配额分配;;全国统一碳市场;;央地关系;;碳市场
摘要:我国将在目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配额分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较大、与现有行政体制的协调等特殊问题。研究全国ETS的配额分配方式发现,其核心是合理分配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决策权,并从全国ETS的排放总量、各省ETS覆盖部分的排放总量、企业配额分配方法的确定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不同政策选择的优劣,提出一种全新的分配方式:以属地化分级管理制度为基础,中央政府负责确定统一分配方法和差异化区域调整系数,省级政府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调整系数,并在中央政府的监督下实施配额分配。这种方法既能向省级政府提供灵活的决策空间,又能从中央层面予以约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囚徒困境的影响,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年:2014
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连接可行性分析
作者:庞韬 ; 周丽 ; 段茂盛
机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排放权交易;;碳交易;;连接;;区域碳市场
摘要: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对各省市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有连接意向的体系应该在配额分配方法、遵约机制、价格调控机制、存储与借贷规则、抵消机制等要素方面进行协调。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7.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作者:段茂盛 ; 庞韬
机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排放权交易体系;;碳交易;;要素;;碳市场
摘要: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1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上限目标,体系的覆盖范围,配额的初始分配,覆盖对象的排放量监测、报告与核查,遵约机制,遵约期和交易期的确定,登记注册系统,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的参与,排放交易平台,价格调控机制,排放交易的税费,配额的存储,连接与抵消机制。本文依次介绍了各要素的内涵,并对国外实践中的相关考虑和做法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针对各个要素提出了我国ETS设计中的一些初步建议。法律制度建设应与ETS机制设计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基本框架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以及部分行业受到严格管制等情况。相关机构安排要从现有管理体系出发,考虑市场需求,明确功能定位。调控政策应根据政策目标进行设计,避免过度增加体系的复杂性。
年:2013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8.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遵约机制的关键问题探析
作者:周丽 ; 段茂盛 ; 庞韬
机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交易;;遵约机制
摘要:首先总结了欧盟、美国、新西兰及韩国在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制订遵约机制的经验,其次初步分析了为保证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顺利实施,在遵约机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关键问题,包括法律基础、惩罚形式、罚款额度、罚款机构、罚款所得管理办法等。最后,根据我国国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年:2013
出版单位:生态经济
9.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知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清华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732,北京100824,北京100872,北京100038,北京100038,北京100038,北京100084,北京100038,南京210008,北京100013,北京100091,北京100012,北京100084,北京100701,北京100084,北京100038,北京100081
关键词:减缓气候变化;;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科学结论;;最新认知
摘要:2007年5月4日,IPCC第三工作组在泰国曼谷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2001年以来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分析了中短期(2030年前)和长期(2030年后)温室气体的排放情景、减排潜力、成本范围,以及稳定大气温室气体(GHG)浓度水平的可能选择。报告总体认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现有各种技术手段和许多在2030年以前具有市场可行性的低碳和减排技术,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有效减排;在2030年以后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成本并不高,但需要国际合作,采取一致行动,并认为可持续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相互促进。
年:2007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0.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综合评价
机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北京100084,北京100732,北京100038,北京100038,北京100038,北京100084,北京100081,北京100084,北京100084,北京100084,北京100084,北京100084,北京100084
关键词: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影响;;减缓碳排放;;对策;;评估
摘要: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年:2006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
2
按检索点细分(12)
作者(12)
按资源类型细分(12)
期刊论文(12)
按来源细分(12)
知网(12)
按年细分(12)
2019年(1)
2018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4年(2)
2013年(2)
2007年(2)
2006年(1)
200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