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3)
气候变化(6)
碳循环(7)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3条,耗时:0.0169913 秒
1.京津冀交通低碳发展现状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晶
机构:保定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
关键词:低碳交通;;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的增长,发展低碳交通成为我国建设低碳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根据我国国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总结出该区域发展低碳交通的难点和交通低碳化发展特征,同时结合区域特点从能源技术、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运输需求、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等方面分析区域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年:2019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导刊
2.冻融作用对我国东北湿地土壤碳排放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湿地恢复与功能开发科技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关键词:冻土湿地;;冻融作用;;二氧化碳排放;;甲烷排放;;微生物生物量碳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实验,探讨了冻融强度(-5和-15℃)和循环次数(0、1、5、10和15次)对我国东北连续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湿地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产生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融条件下,2种冻土中CO2、CH4排放速率及MBC均表现为:在第1次冻融循环后有所降低,随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总体上,循环次数显著影响2种冻土CO2、CH4排放和MBC。与对照和小幅度冻融循环相比,大幅温度波动显著促进2种冻土土壤碳排放,但冻融强度对MBC影响不大。实验期间,FTC(-15℃)处理中,连续多年冻土CO2累积排放量(679.99 mg·kg-1)高于季节性冻土(454.32 mg·kg-1),而对CH4累积排放量来说,在FTC(-5℃)处理时,连续多年冻土达到334.49μg·kg-1,略高于其他处理;而在FTC(-15℃)处理时,季节性冻土则最高(600.07μg·kg-1),可能意味着冻融过程中2种冻土产甲烷菌的温度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为科学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主要冻土区的土壤碳周转提供了数据支持。
年:2018
出版单位:生态学杂志
3.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下江西省1995—2014年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机构:九江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能源消耗;;相关性分析;;江西
摘要:近20年是江西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提速的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时期,研究该时期江西省温室气体变化特征,分析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下全省温室气体时空分布变化情况,是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现实需要。以江西省统计年鉴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表所列数据以为基准,运用IPCC推荐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江西省1995—2014年碳排放现状及其结构特征,结合碳排放数据、人口及GDP数据,运用魏森燃碳排放强度公式计算江西省能源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强度,分析能源消耗的与之对应关系以及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能源碳排放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1995—2014年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江西省各年人均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并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2)影响江西省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从高到低依次为煤炭行业、油品行业、火力发电、天然气行业这四大行业;3)能源消耗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赣北,九江、萍乡、新余、宜春4市的排放占到全省能源碳排放的60%~70%。
年:2018
出版单位:能源研究与管理
4.除草剂对不同种植年限柑橘园土壤氮转化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丁草胺;;草甘膦;;氮肥;;橘园土壤;;氮转化;;温室气体
摘要:为探讨除草剂施用对柑橘园土壤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0年(林地)、种植10年和30年的柑橘园土壤中分别添加除草剂草甘膦和丁草胺后,尿素态氮含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橘园土壤中尿素第1 d的水解率、氮肥硝化率、反硝化作用损失总量以及N_2O和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林地土壤(P<0.05)。与10年橘园土壤相比,30年橘园土壤显著增加了尿素的水解速率、氮肥硝化率和CO_2排放量(P<0.05),但二者的反硝化损失量没有显著差异。施用草甘膦和丁草胺都显著促进了林地土壤的尿素水解(P<0.05),第1 d尿素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20%和12.43%;但对3种土壤氮肥的硝化率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丁草胺显著降低了林地土壤的CO_2排放量(P<0.05),对两种橘园土壤的CO_2排放没有明显影响,但明显增加了两种橘园土壤的N_2O排放总量(P<0.05),分别比不施除草剂增加56.27%和85.41%;施用草甘膦对3种土壤的N_2O和CO_2排放均没有明显影响。可见,草甘膦和丁草胺的施用不会对柑橘园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产生影响,但丁草胺显著增加了柑橘园土壤的N_2O排放。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南极企鹅与温室气体研究中的应用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南极;;企鹅;;温室气体;;遥感
摘要:南极企鹅是南大洋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剂",其排泄物中丰富的碳(C)、氮(N)等营养物质为温室气体产生排放提供可能,使企鹅聚居区成为大气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陆续开展了南极典型企鹅聚居区土壤养分分析、聚居区土壤温室气体野外观测和室内培养的研究工作,指出企鹅活动显著促进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受企鹅数量与分布资料的限制,区域乃至环南极企鹅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尚未开展.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鹅聚居区的遥感识别.近年来,特别是高精度卫星遥感资料和航拍照片的应用,区域范围内企鹅数量遥感识别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在综述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极典型区域温室气体野外观测研究及企鹅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系统比较了环南极分布的5种企鹅类型,如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éliae)、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 papua)、帝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和马可罗尼企鹅(Eudyptes chrysolophus)的遥感识别方法,并从气候变化(海表温度、海冰面积等)和人类活动(旅游、船舶等工业活动)以及其他因素(食物来源)等方面探讨影响企鹅数量变化的可能因素.
年:2017
出版单位:科学通报
6.水汽对气候变化海拔依赖性的影响(英文)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高原生态研究中心;日本国立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气候变暖;;海拔依赖性;;青藏高原;;水汽压
摘要:气候变化的海拔依赖性在世界上大多数山脉地区已有报道,但导致这种变异的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中国四个不同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数据集,主要研究气候变暖对海拔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中国其他地区,气候变暖的程度与海拔高度的一致性并不明显。但是,气候变暖与不同海拔水汽的变异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比湿度较低时,气温变化随比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比湿度上升到一定值,气温变化则随比湿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地表温度变化的最大值出现在比湿度2.0–3.0 g kg~(-1)范围内。因此,本研究揭示了水汽对气候变暖的海拔依赖性起到调节作用。
年:2017
出版单位: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7.藏北高寒高原载畜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采食量和时滞效应(英文)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载畜量;;净初级生产力;;采食量;;阈值;;时滞效应;;藏北高原
摘要:气候变化和采食量是对载畜量波动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子,但是它们的变化对于载畜量的具体影响在藏北地区则不是很清楚。基于两个相对独立驱动机制的模型,我们得到了NPPH(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初级生产力)和采食量的阈值,它们可以影响藏北高原载畜量的波动和调整牲畜的再生。采食量存在可以影响载畜量变化的阈值:当采食量大于~(-1).9(kg DM d1-sheep1)时,载畜量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否则,载畜量就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在藏北高原,初级生产力的扰动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需要四年时间。通过研究藏北高原NPP_H和载畜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决定载畜量变化的是采食量。对于滞后效应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影响载畜量的驱动机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年:2017
出版单位: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8.宁波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机构:北仑区气象局;镇海区气象局;宁波市气象台;慈溪市气象局;
关键词:城市发展;;气候变化;;空气质量
摘要: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除了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总量外,还与排放源高度、通风情况、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根据1954年宁波市建站以来的气象数据,利用统计方法、GIS技术及HYSPLIT-4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结果表明宁波气温明显上升,城市热岛效应显现;能见度变差,霾日明显增多、雾日减少;降水量缓慢下降和雨日明显减少,空气湿度降低;日照时数减少,风速减小。气象条件趋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发展。宁波1000 m上空前36 h污染源的秋季气团输送轨迹比较复杂,但主要来自华北及华东近海岸偏北路径最多,冬季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中短距离轨迹,且输送轨迹高度高,一般从3000 m高度上空逐渐沉降到我市上空,造成我市空气质量指数明显升高,AQI均值超过100。
年:2016
出版单位:科技通报
9.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作者:张晶 ; 蔡建峰
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二氧化碳排放;;FDI
摘要:基于1998~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同时,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产业结构是加剧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年:2014
出版单位:管理现代化
10.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区域差异测度与分解
作者:张晶 ; 蔡建峰
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物流业;;碳排放;;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
摘要:以中国30个省市的物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运用IPCC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2003~2011年各省市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碳排放Theil指数及区域分离系数,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均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省际差异变化不大,且呈现下降态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很小;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际间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地区略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差异最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碳排放差异呈扩大趋势;最后,针对物流业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流通经济
1
2
按检索点细分(13)
作者(13)
按资源类型细分(13)
期刊论文(13)
按来源细分(13)
知网(13)
按年细分(13)
2019年(1)
2018年(3)
2017年(3)
2016年(1)
2014年(2)
2009年(1)
2007年(1)
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