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
碳循环(6)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条,耗时:0.0460055 秒
1.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与时空分析
机构:湖北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分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规模效应
摘要:利用MRIO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在2002-2011年间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进口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均处于增长态势,且后者增速较之前者更快;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逐年降低,自2003年开始成为碳排放污染转出国;我国农产品隐含碳排放与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大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小。继而采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全方位监管"隐性"碳排放的国际转移;设定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规制级差,实施区域碳转移补偿制度等政策建议。
年:2017
出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增长主导效应与减排退耦效应
作者:吴贤荣 ; 张俊飚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驱动效应;;退耦效应;;减排
摘要:本文在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农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分解为理论碳排放增加量和理论碳排放减少量两类因素五大效应。分析了中国2002—2014年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及减排退耦特征。研究发现:(1)农业经济增长是引起中国农业碳排放变化以及导致区域显著差异的主导原因,且五大驱动效应间存在着农村生活水平效应>农业碳排放强度效应>城镇化进程效应>一般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的大小关系;(2)从省域差异来看,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辽宁及湖北等省份农业碳排放理论增加量主导着实际农业碳排放,农村生活水平、低碳农业技术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地区差异较大的重要推手;(3)2002—2014年,农业碳减排退耦指数均为正,除2007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退耦指数均小于1,中国农业碳减排长期处于弱退耦,减排有效性亟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碳吸收潜力有待挖掘。
年:2017
出版单位:农业技术经济
3.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与分解研究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率;;DEA-Malmquist模型;;农业碳排放;;中国
摘要:利用含合意产出与非合意产出的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及其31个省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TFP),在此基础上对其来源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增速偏慢,且前沿技术进步在促进TFP提升方面作用更为明显。TFP均值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而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总体偏低。现阶段忽视碳排放因素会高估我国农业TFP增长;分区域来看,上海等6地农业生产相对低碳环保,北京等9地农业生产相对高碳,余下16地区TFP增长则不受碳排放因素制约。
年:2015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4.中国种植业碳排放与其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种植业碳排放;;种植业产业发展;;农业碳排放;;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摘要:研究首先测算了我国1992~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种植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方法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1992~2010年种植业碳排放与其产业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0年我国种植业碳排放总量为18 366.84万t,较1992年增加了35.62%,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3个阶段变化趋势。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种植业碳排总量的62.97%,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7.18%;江西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最高,达1 197.86kg/万元种植业产值,北京最低,仅为219.86kg/万元种植业产值。(2)种植业产业发展与其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种植业碳排放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2.34%,而种植业产业发展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因素不能使偏差回到长期均衡状态,需借助外力调整;(3)种植业产业发展与其碳排放互为因果关系;(4)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种植业碳排放变化的37.57%,而碳排放的变化对其产业发展的解释水平仅为6.80%。
年:2014
出版单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5.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趋势演进;;Kernel密度
摘要: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与趋势演进规律对于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科学测算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强度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论揭示:①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基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的差异可将31个地区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持续上升型"与"波动上升型"等四种类型;农业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差异较大。②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正逐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处于高度平均;中部地区扩大趋势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呈"蝙蝠型"变化特征。③Kernel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下降态势,但降幅相对有限。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差距在变小的同时还出现了四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差距逐渐缩小;西部地区则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总体呈缩小态势但幅度较小。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6.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DEA-Malmquist指数分解;;Tobit模型;;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上,产业结构、耕地面积构成情况及农业受灾程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年:2014
出版单位:资源科学
1
按检索点细分(6)
作者(6)
按资源类型细分(6)
期刊论文(6)
按来源细分(6)
知网(6)
按年细分(6)
2017年(2)
2015年(1)
2014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