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6)
气候变化(8)
碳循环(8)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6条,耗时:0.073964 秒
1.中国省域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公平性研究
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公平性
摘要:近些年全球变暖的情况愈演愈烈气候变化成为了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2003—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碳吸收量数据,分析了碳排放总量、省域碳排放强度、人均、地均碳排放量的时空变化,从生态承载力系数、经济贡献系数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省域间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16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碳排放量大的地区已经由中南、西南、华北地区逐步蔓延到了西北、东北地区。②从碳排放强度角度分析,我国农田生态系统GDP增加速度大于碳排放量的增加速度,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未引起农田生态系统CO2的大量排放;从人均碳排放量来看,由2003年的1.63 t/人增加到2016年的2.21 t/人,其中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增长量最大的新疆,增长了99.34 kg/人,上海市出现了减少现象,人均碳排放减少了11.17 kg/人;从地均碳排放来看,由2003年的1.95 kg/m2增加到2016年的2.43 kg/m2,呈现下降趋势的只有北京、上海两市,研究区内其他29个省(市、区)的农田生态统地均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增长量最大的广东省,增加了45.55 g/m2;③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生态承载系数相对其它地区较高,研究区的经济贡献系数在0.230~16.752之间,基于2016年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之间存在差异,将我国31个省(市、区)可以分为3种类型:北京等4市5省1区属于"高—低"型地区;吉林等4省1区属于"低—高"型地区;河北等13个省3区属于"低—低"型地区。
年:2019
出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中国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生活能耗;;碳排放;;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摘要:基于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的碳排放空间依赖作用较为显著;居民消费水平、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强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居民人均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家庭规模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呈现较强的负向抑制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在碳排放方面凸显为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并在集聚格局上表现出多种类型。
年:2019
出版单位:安全与环境学报
3.1971—2017年本溪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辽宁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省气象装备保障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作物生长季;;辽宁本溪;;1971—2017年
摘要:本文利用本溪地区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7年4—9月气温、降水、日照、无霜期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及≥5℃、≥10℃、≥15℃积温均呈增温趋势;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本溪市、本溪县呈上升趋势,桓仁县呈下降趋势;无霜期终日提前,初日后延,日数增多。
年:2019
出版单位:现代农业科技
4.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进展
机构: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碳循环;;氮循环;;湿地;;过程;;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摘要: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和氮库,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而且日趋增强的人类活动更加剧了这种变化。综述了湿地中地上和地下生物过程、地上与地下生物过程交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叠加对湿地植物和土壤营养物质可利用性的交互影响,指出了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趋势。
年:2018
出版单位:湿地科学
5.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的内涵及建设路径分析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内涵;;遴选;;路径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工程,但是目前尚面临着内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与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提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是指在一个县(县级市/区)级行政区划的边界范围内,净碳排放总量接近于零的典型区域。然后指出在遵循低碳水平先进性、区域平衡性、类型多样性原则下,应依据定量、定性以及特色三方面指标进行遴选。并且概括出减源、增汇、贡献零碳能源三条建设路径。最后从监测统计遴选指标、深化节能减排政策、完善碳汇交易机制以及推动零碳能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遴选、建设及推广的政策建议。
年:2017
出版单位:企业经济
6.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产业转移;;碳排放强度;;影响分析;;区域间投入产出;;京津冀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间产业转移频繁,其中隐含着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碳排放强度。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方法,定量测度了2012年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两方面,北京均是净承接地,天津均是净转出地,河北则是产业转移的净转出地和碳排放的净承接地;(2)与假设不发生产业转移的情况相比,区域间产业转移促使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1418.00亿元,碳排放量增加3255.79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上升0.29t/万元;(3)产业转移对不同区域的具体影响效应不同,对北京和天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利于河北。因此,京津冀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产业承接与转出,并且在分享产业协同收益的同时,应共担节能减排责任。
年:2017
出版单位:资源科学
7.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有机碳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松嫩平原西部;;DNDC模型;;土壤有机碳;;作物产量
摘要:松嫩平原为我国高产粮区,但其西部由于沙化、盐碱化日趋加重而减产明显。本文以松嫩平原西部为研究区,运用DNDC模型对其进行了201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及作物产量的模拟,并对不同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和作物产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松嫩平原西部表层土壤中有机碳总约为储量7794.42万t,其变化均值为-225.18kg C·ha~(-1),研究区为"碳源";研究区作物产量均值为3576.167kg C·ha~(-1),实际作物产量约为8.94t·ha~(-1),总产量约为3429.83t。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作物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由西北向西南、东南递减的趋势。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增多,都会造成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空气中CO_2浓度升高,土壤有机碳储量则会增加。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空气中CO_2浓度升高,均会造成研究区作物减产。
年:2017
出版单位:环境与发展
8.潍坊市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机构:潍坊市气象局;昌邑市气象局;临朐县气象局;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麦;;生育期;;产量;;影响
摘要:为研究潍坊市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其对当地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2021—2050年潍坊市气温及降水量进行模拟,并将气象数据输入作物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潍坊市将会出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趋势;气候变暖会导致潍坊市小麦生育期提前,产量降低;若考虑CO2的肥效作用,小麦会增产。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农学通报
9.近50年大石桥市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机构:辽宁省大石桥市气象局;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本溪市气象局;营口市气象局;
关键词: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辽宁大石桥;;1963—2012年
摘要:利用大石桥市1963—2012年4—9月气温、积温、降水、日照时数、冻土、无霜期等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大石桥市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石桥市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积温、无霜期在波动中均呈上升趋势,最大冻土深度、生长季降水量、日照时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年:2013
出版单位:现代农业科技
10.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技术评价及潜力分析
机构: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农村能源;;温室气体;;CO2;;减排
摘要:农村能源减排技术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文章综合分析评价了农村能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计算减排效果并估算未来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9年中国主要农村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量为8 529万tCO2,测算到2020年,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约为2.97亿t CO2。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已基本成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且减排潜力较大,是未来推广的重点。
年:2012
出版单位:可再生能源
1
2
按检索点细分(16)
作者(16)
按资源类型细分(16)
期刊论文(16)
按来源细分(16)
知网(16)
按年细分(16)
2019年(3)
2018年(1)
2017年(3)
2014年(1)
2013年(1)
2012年(1)
2011年(1)
2010年(3)
2008年(1)
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