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4)
气候变化(4)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4条,耗时:0.0349529 秒
1.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与丝路文明变迁研究:进展与问题
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
关键词: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气候环境变化;;文明演化;;人地关系
摘要: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也是水文变化剧烈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该地区包括了古丝绸之路的主体,在东西方交流和丝路文明兴衰历史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科学评估全球增温背景下亚洲中部干旱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是广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东西方交流和丝路文明发展历史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可为认识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总结东西方交流与丝路文明兴衰历史、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过程、多时间尺度气候—水文变化机制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时空格局和丝路文明演化的过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破解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和文化演化研究区域不均衡问题,加强地学与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是推进气候变化与丝路文明变迁研究的有效途径。这对理解该地区人地关系演化规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年:2019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2.黄土高原六盘山天池记录的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及其意义
机构: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高分辨率;;中晚全新世;;六盘山天池
摘要:位于我国东南部典型季风区与西北内陆干旱区之间过渡区的黄土高原中西部缺乏中晚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通过对黄土高原发现的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进行孢粉、磁化率、沉积物色度指标分析,结合陆源植物残体的高精度AMS测年控制,获得了中晚全新世6200年来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初步的结果表明,该区域和季风区石笋为代表的大的气候框架记录比较一致,但在气候事件上提供了更为翔实丰富的信息.
年:2010
出版单位:科学通报
3.青海省长宁遗址沉积物元素对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兰州730000,兰州730000,兰州730000,兰州730000,兰州730000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长宁遗址;;晚全新世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长宁遗址晚全新世沉积剖面OC、P、Ba、Mn、S、K2O、Pb、As、Al2O3、Fe2O3和Cu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磁化率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沉积物元素含量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齐家文化时期(4300~3900aBP)至汉代(202BC—220AD)之间的气候恶化使沉积物中上述元素含量显著下降,齐家文化时期和汉代的人类活动也对沉积物元素含量产生了影响,不同方式的人类活动对沉积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年:2008
出版单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4.兰州大学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李万里 ; 董广辉
机构:兰州大学;
摘要:根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完成的国际气候变化科学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的研究结论,兰州大学2003—2007年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总量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位居第一。
年:2009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
按检索点细分(4)
作者(4)
按资源类型细分(4)
期刊论文(4)
按来源细分(4)
知网(4)
按年细分(4)
2019年(1)
2010年(1)
2009年(1)
2008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