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4)
气候变化(9)
碳循环(12)
清洁能源(1)
管理 政策 制度(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4条,耗时:0.0399834 秒
1.中国碳排放影子价格度量及空间计量
作者:陈红 ; 聂文丽
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非期望产出;;碳排放效率;;影子价格;;空间计量
摘要:在中国即将实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背景下,围绕碳排放的影子价格展开研究,首先将二氧化碳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对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影子价格进行度量,为中国推行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提供定价参考;其次,将碳排放影子价格与碳排放效率两者相结合,对比分析中国碳排放的省域间差异及其原因,探讨中国推进碳减排的区域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中国各省份间碳减排成本的空间相关性,并据此建立时间空间双向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碳减排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碳排放效率较高的省份,如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其CO_2实际排放量接近目标排放量,碳减排成本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难以直接实现进一步的碳减排;对于碳排放效率较低和碳排放影子价格较低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内蒙古、新疆、云南、甘肃、陕西、山西、贵州等区域,实现碳减排相对较易,应成为中国全面实施碳减排重点关注的区域;根据碳排放影子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中国各省份之间的碳减排成本呈现区域的集中性,在减排过程中应该注重省份间的合作,互惠互利;当碳减排进入攻坚期时,碳减排政策应从降低碳减排成本入手,并在不降低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年:2018
出版单位:生态学报
2.生物质炭基肥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年际变化的影响
机构:河南科技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生物质炭;;砂壤土;;温室气体;;减排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梯度用量生物质炭基肥(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土壤的CO_2-C排放量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高了0.81%~23.05%和11.66%~30.94%;土壤N_2O的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13.32%~16.59%和7.90%~19.57%。综合连续2 a试验结果,本研究中生物质炭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CO_2排放,但对于降低土壤N_2O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具有显著和持续效应,且在高用量下(30 t·hm~(-2))的持续效应具有年际间稳定性。
年:2017
出版单位:浙江农业学报
3.省级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研究
机构: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活动水平;;计算表格
摘要: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是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河南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实际,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排放源的确定,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得、分析与处理,排放因子的选取,以及清单的计算处理表格的设计等方面对省级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进行研究,为指导省级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提供理论及方法学的基础.
年:2016
出版单位:河南科学
4.中性铁碳微电解-次氯酸钙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研究
作者:王成 ; 薛罡 ; 陈红 ; 李响
机构: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铁碳微电解;;次氯酸钙氧化法;;深度处理;;工业废水
摘要:采用pH中性条件下的铁碳微电解联合次氯酸钙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原水pH的前提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铁碳微电解优化条件:m(Fe)/m(C)为1:3,铁投加量为60 g/L,反应时间为4 h,次氯酸钙氧化法优化条件为铁碳微电解絮凝出水pH不调节,次氯酸钙投加量为400 mg/L,反应时间为40 min。优化工艺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废水的COD和NH_3-N的去除率在67%和99%以上,最终出水COD≤55mg/L,NH_3-N的质量浓度≤0.1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年:2016
出版单位:水处理技术
5.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
作者:陈红
机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个人排放交易;;机制;;配额;;成本
摘要:个人排放交易被认为可以促进居民参与碳减排,但是因其减排收益难以覆盖高昂的建立和运行成本,降低了公众接受度。本文提出除了考虑碳减排的收益外,更需要关注个人排放交易机制的教育价值、形成正确的激励以及鼓励创新的价值,并提出可以基于当前国内多地实行的阶梯电价制度,利用电力系统现有的用户网络和账户系统,建立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以降低成本并实现上述价值。在此基础上,就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的配额设定与分配、配额交易以及清缴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绿色电力作为补充电力可以免费获得碳配额以促进绿色消费。同时,比较分析了在居民生活用电交易机制和阶梯电价制度下,不同居民家庭以及电力公司的用电成本(收益),指出了其在形成正确的激励方面的作用。最后指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可以扩展到居民的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以实现更为全面的个人排放交易。
年:2016
出版单位:中国环境管理
6.气候变化对农户的经济影响研究——基于南疆红枣主产区农户收入安全视角
作者:李博 ; 李青 ; 陈红
机构: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红枣;;收入安全;;气候适应能力;;全要素适应性生产函数模型;;两阶段价值链
摘要:气候对农户的影响存在于以农户为中心的两阶段价值链(生产和产后环节)中,农户收入是气候直接影响和农户为规避气候风险调整生产经营行为的结果。基于阿克苏地区2011~2014年316户枣农微观面板数据,在Ricardian模型理论基础上提出气候-两阶段影响模型,运用考虑气候影响的随机系数模型,构建全要素适应性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表明:4~8月生长期和9~10月成熟期气温升高对农户增加收入有利,但农户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不足;4~8月主产区降水增加对农户的影响利大于弊,9~10月成熟期降水增加使农户不可避免陷入由气候导致的市场风险;生产阶段气温升高使肥料的产出弹性下降,降水增加使肥料的产出弹性上升,农药的产出弹性下降,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调整行为不科学。为保证农户收入安全,农户在生产和产后阶段气候适应能力亟待提高,尤其应充分考虑产后阶段的气候适应性措施。
年:2016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7.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述评
作者:李博 ; 李青 ; 陈红
机构: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气候变化;;化学品投入效率;;农业面源污染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梳理有关文献,从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和防治体系三方面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揭示气候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和间接路径,气候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方式产生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气候变化使农户产生不科学的生产调整行为进而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这一关系对于把握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完善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污染防控体系有重要意义。
年:2016
出版单位:塔里木大学学报
8.气候变化制度引入边境措施的现实困境及应对
作者:陈红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边境措施;;WTO;;PPMs;;环境政策差异;;DSB;;自由裁量权;;应对措施
摘要:研究表明,试图以"边境税收调整措施"或者"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为名实施的气候变化边境措施,与现行的WTO规则很可能存在冲突。边境措施若想获得WTO体制的认同,就需要WTO在涉及与产品无关的PPMs、环境政策差异以及管制成本差异等问题上作出根本性调整。这超越了WTO作为一个贸易组织的功能定位,不符合WTO的理论基础,短期来看,也无法通过谈判实现成员方的利益协调。而通过DSB来实现突破也注定不易。DSB的自由裁量权不仅受到WTO成员之间现有利益共识的约束,也将面临裁判过程中的诸多实际困难。结合边境措施的最新发展动向,我国在应对这一问题时可根据自身利益需求,灵活选择碳定价制度和碳规制手段,同时对WTO之外的各种双多边机制的发展保持警惕。
年:2015
出版单位:法学
9.上海市通勤高碳排放群体识别与特征分析
机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通勤;;高碳排放者;;有序多项回归;;上海
摘要:近年来,居民交通需求的扩大导致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而通勤作为交通出行的刚性需求,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年"上海居民生活碳消费状况调查"中的交通出行数据,本文测算并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常住居民的日通勤碳排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上海市常住居民人均通勤碳排放量为1 213.9g/日,个体间差异巨大,20%的通勤群体碳排放量占总通勤碳排放的80.6%。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的交通碳排放情况和调研的实际情况,将人均通勤碳排放量3 000g/日及以上的个人定义为显著高碳排放者,此类人群约占总样本量的11.5%;而将目前碳排放量低于3 000g/日,但选择高碳出行方式的个人定义为潜在高碳排放者。通过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显著的通勤高碳排放者主要是男性群体,而潜在的高碳排放者受接送孩子等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多,且多为远郊区的居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高是通勤显著高碳排放者和潜在高碳排放者的共同特征。
年:2014
出版单位:资源科学
10.个人碳排放交易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陈红
机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个人碳排放交易;;碳配额;;公平;;效率;;效果
摘要:个人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将碳排放权分配给个人的总量交易政策工具。不同于上游的总量交易以及碳税等政策工具,个人碳排放交易因其能够推动个人直接参与碳减排而受到关注。鉴于碳排放总量覆盖范围、碳排放权分配以及清缴方式的差异,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个人碳排放交易在政策公平、效率和效果方面有不同表现,而不同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在上述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认为,基于人均排放进行配额分配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更能体现个人在碳排放权方面的平等性。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即使考虑不确定性,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成本远高于上游的总量交易系统。如果仅仅考虑减排本身的收益,可能不足以覆盖其成本。因此,个人碳排放交易激励公众参与减排行动所能带来的其他政策效果的探索和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通过对个人碳排放交易执行方式的细致研究发现,个人碳排放交易并不必然激励公众直接参与减排,公众的参与是与方案的具体设计直接相关的。因此,更为具体的方案设计,包括考虑各种市场主体潜在反应基础上的政策设计是未来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评估的研究基础。而政策设计需要在激励公众参与和成本控制、效率与公平间不断权衡。此外,对于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成本边界的设定、对不同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累退性的比较、对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与其他能源或环境政策交叉性的评价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
2
3
按检索点细分(24)
作者(24)
摘要(1)
按资源类型细分(24)
期刊论文(24)
按来源细分(24)
知网(24)
按年细分(24)
2018年(1)
2017年(1)
2016年(5)
2015年(1)
2014年(2)
2013年(6)
2012年(2)
2011年(1)
2010年(1)
2009年(2)
2007年(1)
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