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5)
气候变化(56)
碳循环(8)
清洁能源(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5条,耗时:0.0639697 秒
1.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特征
机构:西北区域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时空变化;;气候变化
摘要:甘肃省气候类型复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随着以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甘肃省1961以来主要气象站灾情实况资料,构建灾害风险指数-综合损失率,系统分析了甘肃省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和低温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就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各种灾害风险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干旱是风险最大和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其次是风雹和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险相对最小,其中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率(25.2%、14.1%和2.2%)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8.1%和1.7%),增加速率(0.16%/10a、0.15%/10a和0.05%/10a)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雹、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增加速率分别为0.29%/10a、0.45%/10和0.72%/10a。各年代际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气候变化后,甘肃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均增加。
年:2019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未来黑碳气溶胶排放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
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与固体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未来情景;;黑碳气溶胶;;区域气候变化;;RegCM3模式
摘要: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对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太阳辐射都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对区域气候有较大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加入自主编制的黑碳排放清单,以2013年为基准年,模拟研究了2030年基准排放情景(BB)、政策排放情景(EE)、政策能源排放情景(EB)和政策控制排放情景(BE)下排放的黑碳气溶胶对大气层顶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情景下黑碳气溶胶排放引起的气候效应。结果表明:4种情景黑碳排放量排序为BB>EB>BE>EE;BB下2030年全国的气温及降水量分布与2013年基本一致,变化不明显;EB和BE二者排放量基本一致,但是减排侧重点不同,引起的气候效应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而EE下减排力度达到最大,排放量减至98万t,其引起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比于其他3种情景较为明显,在黑碳减排的同时,升温效应减少,降温效应突出。对比BE和EB下的排放量发现,工业部门在BE下的减排量较大,民用部门在EB下的减排量较大,表明排放控制措施在工业部门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民用部门的减排中能源结构调整措施较为重要。
年:2018
出版单位: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
作者:张强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中心;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
摘要:为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构建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指数包络分析等模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2004-2017年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非效率值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效率较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大多为正值,地区差异较大;2010年以来,各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促进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增长较慢,贡献率偏低。
年:2018
出版单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机构: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Qinghai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ollege of Agroforestry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 Tongren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Land Surface Pattern and Simulatio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Qatar University;
摘要:Aboveground biomass in grassland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display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2003–2016, which i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biomes show large discrepancies, in both size and magnitude. By apply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we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monthly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for three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alpine steppe, alpine meadow, and temperate steppe) o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temperature in most preceding month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lpine meadow and alpine steppe, while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preceding October and February to Jun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emperate steppe. Precipitation in all months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biomass of alpine meadow, but its correlations with biomass of alpine steppe and temperate steppe were inconsistent.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in a warmer, wetter climate,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lpine meadow would increase more than that of alpine steppe, while that of temperate steppe would decrease significantly,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of conservative growth strategies by vegetation in stressed ecosystems.
年:2018
出版单位: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5.低频气候变化引起的珠江流域年均和洪峰流量变化特征及灵敏度分析
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低频气候变化;;年平均流量;;年洪峰流量;;灵敏度
摘要:低频气候变化是引起内陆径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通过分析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Indian Ocean Dipole(IOD)和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等主要低频气候因子对珠江流域年均(Q_(ann))流量和洪峰流量(Q_(max))的影响及其影响量级,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流量受到低频气候因子的显著影响,但影响强度的时间平稳性与趋势性有显著区域差异。对相应区域具有持续显著影响及相关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气候因子可以作为Q_(ann)和Q_(max)的预测信号。低频气候因子位于不同的相位,导致珠江流域流量发生相应的变化:负相位ENSO、NAO和PDO易致较低Q_(ann),导致水文干旱风险的增加;而正相位的ENSO、IOD及负相位NAO和PDO易引发较高Q_(max),导致极端洪灾风险增加。对比Q_(ann)和Q_(max),Q_(max)对于气候指标变化的灵敏度要高于Q_(ann),Q_(max)灵敏度高于Q_(ann)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59%、71%和36%。研究对于根据低频气候变化信号预测珠江流域Q_(ann)与Q_(max)及珠江流域洪旱灾害的预报与预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年:2017
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
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栽培格局;;甘肃省;;对策
摘要:基于甘肃省8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玉米、春小麦、冬小麦、马铃薯的区划指标,分1961—1986(时段Ⅰ)和1987—2014年(时段Ⅱ)2个不同时段,分析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和主要粮食作物潜在栽培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气温、负积温、≥0℃积温和≥10℃积温分别增加0.83℃、113.9℃·d、290℃·d和180℃·d,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34—16mm/10a,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春小麦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显著增加约9%,最适宜、适宜、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4%、4.1%和4.8%,其中以河西走廊和陇中黄土高原变化最为显著。冬小麦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6%和3.4%,最适宜、可种植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0.4%、3.5%和5.7%,其中以陇中地区变化最为显著。玉米最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13%和7%。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1%、2%和7%,其中以河西灌区变化最为显著。马铃薯最适宜和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3.8%和0.7%,次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3.5%和1.3%,其中以陇中黄土高原变化最为显著。最后提出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结构和栽培格局的对策建议。
年:2017
出版单位:生态学报
7.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水文影响特征
作者:王莺 ; 张强 ; 王劲松 ; 张雷
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SWAT模型;;情景模拟;;水文特征
摘要: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是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模型率定得到适宜于洮河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综合考虑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多种情景模式,并对不同情景模式下的水文特征进行模拟,得到以下结论:(1)校准后的SWAT模型,R2、Re和Ens分别达到0.83、-8%和0.68,说明该模型在洮河流域径流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与1976—1995年相比,气候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1.30mm,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减少0.77mm。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小于气候变化,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管理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从极端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可知,与1985年土地利用情景相比,林地、草地和耕地情景中产水量分别变化了18.1%、-7.4%和-10.1%。从气候变化情景可知,当降水量不变,温度分别变化2℃、1℃、-1℃和-2℃时,流域产水量的变化量分别为-4.23%、-2.56%、3.08%和6.70%;当温度不变,降水量分别变化20%、10%、-10%和-20%时,流域产水量的变化量分别为56.32%、30.88%、-23.66%和-45.94%。(3)在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地表径流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下游的广河县、和政县和康乐县以及上游的碌曲县和夏河县等地,地表径流增加地区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9%。
年:2017
出版单位:中国沙漠
8.新疆NDVI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作者:慈晖 ; 张强
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植被覆盖指数;;时空变化;;气候因子;;新疆
摘要:基于新疆50个气象测站2003-2010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结合逐月归一化植被覆盖影像资料,利用趋势分析、R/S分析、模糊C均值聚类、图像处理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全疆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可持续性,并探究NDVI与气候因子(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及气象因子年际间差异不大,呈现出整体稳定的态势,但年内变化明显。北疆/天山北坡水热条件优良、植被长势最好,且植被长势对气候因子的滞后效应并不明显且滞后时间短。天山南坡/天山东段次之,而南疆植被覆盖程度最差,南疆/天山南坡植被长势对气候因子(降水、气温)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植被生长受气温、降水限制性更大,且气温作为主要因子,对天山南坡植被生长的限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总体上,新疆植被覆盖呈持续性变化,现有植被覆盖情况基本保持不变,但呈退化趋势的面积大于得到改善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探查植被长势的变化趋势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不仅能为新疆地区的植被保护以及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更能够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作物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年:2017
出版单位: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9.基于脱钩理论的安徽省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研究
作者:韩亚芬 ; 张生 ; 张强
机构: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
关键词:工业;;碳排放;;脱钩指数;;LMDI;;安徽省
摘要:依据1999~2012年安徽省工业经济与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利用脱钩理论测算了安徽省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并借助LMDI分解模型对安徽省工业碳排放变化指数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1999~2012年安徽省工业碳排放与能耗持续增长,且碳排放增加速度明显高于能耗增长速度;1999~2012年安徽省工业碳排放脱钩经历了弱脱钩→扩张复钩(增长连结)→弱脱钩的变化,且能源效率因子对脱钩起促进作用,能源结构因子对脱钩起抑制作用;在碳排放强度变化指数的分解中,能源强度变化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与工业结构变化对减排效应不明显。该研究旨在为安徽省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工业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年:2016
出版单位: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安徽省工业行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分析
作者:李琦 ; 张强
机构: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
关键词:工业经济;;碳排放;;脱钩效应;;安徽省
摘要:依据1999~2013年安徽省37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及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利用脱钩弹性指数对工业行业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并构建碳排放脱钩驱动力模型对各行业驱动类型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安徽省大部分工业行业碳排放量呈现逐期增长态势,但个别行业亦存在波动变化现象,且工业碳排放呈现向少数行业集中的趋势;研究时段内,多数行业呈由扩张性复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强脱钩的逐渐过渡趋势,说明工业行业经济增长对能源碳排放的依赖程度在不断降低。
年:2016
出版单位: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2
3
4
5
6
7
按检索点细分(65)
作者(65)
按资源类型细分(65)
期刊论文(63)
电子图书(2)
按来源细分(65)
知网(63)
馆藏(2)
按年细分(65)
2019年(1)
2018年(3)
2017年(4)
2016年(7)
2015年(8)
2014年(4)
2013年(3)
2012年(3)
2011年(4)
2010年(3)
2009年(4)
2008年(2)
2007年(4)
2006年(3)
2005年(4)
2004年(3)
2003年(3)
2002年(1)
2000年及以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