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3)
气候变化(7)
碳循环(6)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3条,耗时:0.0779381 秒
1.产业间碳排放转移结构分解及演变特征研究
机构: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关键词:产业;;IO-SDA模型;;碳排放转出;;碳排放转入;;结构分解
摘要:碳排放在产业间合理转移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碳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在界定产业碳排放转出和产业碳排放转入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碳排放转出和碳排放转入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2002/2005/2007/2010/2012年产业碳排放转出和碳排放转入进行结构分解,从影响效应视角提炼其动态变动特征,并提出优化产业间碳排放转移的引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产业碳排放转移减少的主要因素,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和投入规模效应则是产业碳排放转移增加的主要因素,投入结构效应促进了产业碳排放转出的增加和转入的减少;碳排放强度效应对碳排放转移具有持续的减排特征,投入规模效应对碳排放转移具有持续的增强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投入结构效应对产业碳排放转出具有逐年递减的态势,对产业碳排放转入具有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波动特征;重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产业碳排放转出增加的主要部门,重制造业和能源工业是产业碳排放转入增加的主要部门,其他工业和轻制造业也促进了碳排放转出和碳排放转入的增加,但其增长效应相对少于能源工业、服务业和重制造业的主要部门;就具体产业部门而言,PPCN/EHPS/CMWI是能源产业碳排放移增加的主要产业,MSRP/GSEM/EMEM/NMMP和CI主要促进了重制造业碳排放转移的增加,PPSM/FMTP/CLII及CTI和WRT分别是轻制造业及服务业碳排放转移变动的主导产业,MMI和NMMI则是其他工业部门碳排放转移变动的主导产业。
年:2018
出版单位:商业研究
2.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有效性评价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适应效能感知;;有效性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陕北
摘要:气候变化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非常显著,更好地理解农户对适应行为的有效性评价对于制定合适的适应政策、提高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利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农户适应行为有效性感知特征,并结合调查地2000—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常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指标,从客观层面验证适应行为的效果,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为3个模型辨识影响农户对适应行为有效性评价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1)具有高适应效能感知的适应行为大部分被受访农户使用;2000—2014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上升,说明适应行为有一定的实际效果;(2)影响农户对适应行为有效性评价的显著因素包括农户属性中的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种植规模、性别、看电视和赶集的频率,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中的本地自然灾害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作物播种时间、收获时间、作物产量变化和病虫害,2005—2015年的降水等。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沙漠
3.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气候变化;;感知;;适应行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摘要:从农户个体微观视角,研究农业的活动主体——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选择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该地区农户适应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趋势感知比较一致,认为近5年夏季和冬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但与实际观测存在一定偏差。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适应行为的比重并不高,只有57.8%的农户表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农户适应行为受气候变化感知的影响,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对农户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影响显著,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属性因素与农户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关系不大。
年:2017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空间分异视角下中国碳排放强度的Markov稳态预测
机构: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时空分异;;PS收敛;;Markov链;;稳态预测;;碳减排措施
摘要:传统的外生分组无法准确地刻画区域碳排放的分异状况,从而不能有效地反映碳排放的演进趋势。在考虑空间地理因素驱动下,通过PS收敛方法确定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类型,进一步利用Arc GIS 10.0构建Markov转移矩阵分析时空分异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流动性,揭示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演进存在5种分异类型,不同类型区域的碳排放强度跨区域状态转移发生的概率较小,低和中低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整体上将向低与中低碳排放强度水平的长期空间均衡状态演进。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建立分区域有重点的碳排放强度空间预警决策系统,评测全国各省区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情况,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碳减排措施。
年:2017
出版单位:科技管理研究
5.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房屋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分析研究——以中加合作项目泰达悦海酒店公寓为例
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化设计研究院;加拿大木业协会;
关键词: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
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并开展了对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较少。建筑物在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建筑生命周期总碳排放比例最大,为95%左右。因此,通过减少这一阶段的建筑能源消耗来减小碳排放是建筑节能减排的重点和关键。
年:2016
出版单位:建设科技
6.CDM项目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研究
作者:孙立
机构: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
摘要: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气候变暖,我国多地均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确定了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内的三种减排机制。企业核算碳排放权多凭经验,信息披露不透明,影响了会计信息准确性。本文介绍碳排放权和CDM项目相关概念,阐述CDM项目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提出碳排放权为无形资产并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的观点,提出基于财务
年:2015
出版单位:河北企业
7.1961—2010年喀左县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机构:辽宁省喀左县气象局;
关键词:风;;气候变化特征;;设施农业;;防御措施;;辽宁喀左;;1961—2010年
摘要:根据1961—2010年喀左县逐年风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的风速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通过对近年来设施农业的风灾统计分析,得知6、7级风是危害当地设施农业的主要风灾,并针对风灾提出设施农业相应的防御措施。
年:2014
出版单位:现代农业科技
8.气候变化对我国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
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白枕鹤;;繁殖地
摘要:基于白枕鹤(Grus vipio)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地分布数据,以温度、降水等数据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枕鹤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地潜在分布。在此基础上耦合3种大气环流模型,同时结合2种气候情景,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白枕鹤的繁殖地分布范围有减少趋势,且分布地区向北及向西移动。其中,A2情景变化程度大于B2情景,向北及向西移动的趋势更加明显,显示气候变化对白枕鹤繁殖地分布有显著影响。
年:2014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9.区域碳排放空间转移特征及其经济溢出效应
机构: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碳排放转移;;经济溢出效应;;Moran’s I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摘要:准确把握区域碳排放转移的空间转移特征,明确其经济溢出效应是引导区域碳排放合理转移的基础。以中国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总量及碳排放转出总量;通过构建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综合运用Moran’s I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碳排放转移总量均较大,其中碳排放转入总量大于碳排放转出总量,东部及中部较发达地区均具有正的净转移特征;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和碳排放转出的Moran’s I指数分别为0.17和0.14,表明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空间集群特征;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在局部空间主要表现为L-L模式和H-H模式。其中东部及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表现为H-H模式,西部地区及中部欠发达地区表现为L-L模式,而中部地区则表现为L-H模式或H-L模式为主;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经济溢出类型主要有五种具有区域特征的溢出模式,其中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所产生的经济溢出效应要强于碳排放转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分析了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0.警惕物流碳排放转移——访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立
作者:李发鑫
摘要:在绿色货运领域,大家往往最为关注燃料消耗,而忽略了货品在空间转移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而这一环节产生的巨大碳排放量,对应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非常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应对。比如,就具体物流过程来看,物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但会因为化石类能源的消费而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且也会因为其空间位置的转换而产生相应的碳排放转移效应。从长远来
年:2014
出版单位:运输经理世界
1
2
按检索点细分(13)
篇名(1)
作者(12)
按资源类型细分(13)
期刊论文(13)
按来源细分(13)
知网(13)
按年细分(13)
2018年(2)
2017年(2)
2016年(1)
2015年(1)
2014年(4)
2009年(1)
2007年(1)
200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