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0)
气候变化(8)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0条,耗时:0.0409788 秒
1.用于温室气体反演的云检测算法
机构: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关键词:大气光学;;温室气体;;云检测;;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反演
摘要:高分五号卫星同时搭载了温室气体探测仪(GMI)和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两者在云检测方面各有优势,但是均存在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者数据的协同云筛选新算法以提高温室气体反演中的云筛选效率。利用该算法检测了全球16d在轨实测数据中的77581个GMI观测点,筛选出晴空观测点9508个,占比为12.26%。利用融合后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云掩模和卷云反射率数据集,验证了该算法进行云检测的正确率,得到陆地上和海洋上的云检测正确率分别为92.93%和81.91%。
年:2019
出版单位:光学学报
2.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动物黑麂适宜生境的潜在影响
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鹿科;;气候情景;;物种分布模型;;生境;;保护
摘要: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野生动物适宜生境的可能变化,对未来有关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至今记录的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分布数据和9种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两种温室气体浓度情景(RCP2.6和RCP8.5)下未来两个时期(2050s和2080s)黑麂的适宜生境。结果表明,到2050s和2080s:(1)在RCP2.6情景下,黑麂适宜生境面积相对于基准气候条件下将分别减少11.9%和6.2%,而在RCP8.5情景下,则分别减少36.9%和52.0%;(2)在RCP2.6情景下,黑麂适宜生境中的"核心区域"景观面积相对于基准气候条件将分别减少20.5%和10.5%,而在RCP8.5情景下,则分别减少55.2%和65.2%;(3)在RCP2.6情景下,稳定不变适宜生境的面积占基准气候条件下适宜生境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5.1%和84.2%,而在RCP8.5情景下,分别为48.3%和35.8%。总体而言,在RCP2.6情景下,与基准气候条件下相比气候变化对黑麂适宜生境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RCP8.5情景下则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适宜生境面积和适宜生境中"核心区域"景观的面积明显减少,不变适宜生境面积占基准气候条件下适宜生境面积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建议未来加强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地区黑麂适宜生境的保护,建立黑麂保护区之间的廊道。
年:2016
出版单位:生物多样性
3.气候变化情景下物种适宜生境预测研究进展
机构:赣南师范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物种分布模型;;集合预测;;气候情景;;潜在分布;;生境
摘要:气候变化能够引起物种分布范围、生物物候等一系列生态现象和过程的变化,进而加速物种灭绝的速率。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将给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气候变化情景下物种适宜生境的变化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总结目前气候变化情景下物种适宜生境预测的最新方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多物种分布模型、多气候情景基础上的集合预测方法正成为目前研究采用的主要手段;在研究结果上,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可能导致物种适宜生境面积减少,范围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最后本研究指出目前气候变化情景下物种适宜生境预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年:2015
出版单位:四川动物
4.气候变化对丹顶鹤种群在繁殖地逗留时间的影响分析
机构:江南大学理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无锡市生物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丹顶鹤;;气候因子;;逗留时间;;随机数学模型;;分层聚类;;聚类融合
摘要:在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情景20C3M(1951—2000年)和SRESA1B(2001—2100年)数据以及1981—1990年东北地区丹顶鹤种群繁殖地分布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归一化距离的分层聚类和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提取影响丹顶鹤种群在繁殖地逗留时间的5个气候因子,建立丹顶鹤关于逗留时间的随机分析数学模型,并对相关模型的算法进行研究。在ArcGIS 9.3界面下,利用Matlab进行程序设计与运行,分别获得丹顶鹤种群在2041—2050和2091—2100年的最适应逗留时间、次适应逗留时间和可适应逗留时间的预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与1981—1990年丹顶鹤种群在繁殖地逗留时间为每年的4—9月相比,2041—2050年丹顶鹤种群在繁殖地的最适应、次适应和可适应逗留时间预测结果均为4、5、8、9和10月,2091—2100年丹顶鹤种群在繁殖地的最适应、次适应和可适应逗留时间预测结果均为4、5、9和10月。说明到2041—2050和2091—2100年,1981—1990年的东北地区丹顶鹤种群繁殖地将不再适于丹顶鹤种群繁殖。影响丹顶鹤种群在繁殖地逗留时间的因素主要是与温度相关的3个气候因子指标,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
年:2014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5.气候变化对我国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
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白枕鹤;;繁殖地
摘要:基于白枕鹤(Grus vipio)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地分布数据,以温度、降水等数据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枕鹤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地潜在分布。在此基础上耦合3种大气环流模型,同时结合2种气候情景,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白枕鹤的繁殖地分布范围有减少趋势,且分布地区向北及向西移动。其中,A2情景变化程度大于B2情景,向北及向西移动的趋势更加明显,显示气候变化对白枕鹤繁殖地分布有显著影响。
年:2014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6.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鸟类;;分布;;物候;;种群
摘要: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鸟类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分布、物候和种群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鸟类分布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区移动,速度比以往加快,繁殖地和非繁殖地的分布移动变化并不相同,并且多数分布范围缩小物候期发生复杂变化,种群数量下降明显。文章还讨论了该领域主要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进化适应等生物因素对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影响,除了以往单一的相关性模型外,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集成模型,而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是机理模型。进化适应方面的研究近来取得新进展,证实了生物个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事实,从而对人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带来挑战。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研究是长期性的,从而对鸟类的历史监测数据提出很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急需建立一套长期、全面和可靠的鸟类数据监测系统;此外,人们需要综合评估现有各种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年:2012
出版单位:生物多样性
7.气候变化对我国丹顶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丹顶鹤;;最大熵模型;;繁殖;;分布区
摘要:利用最大熵模型,结合大气环流模型和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A2和B2气候情景,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地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在A2和B2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将导致丹顶鹤的繁殖适生区域不断缩减,核心分布区域向西和向北移动,其中东北3省的栖息地变化明显,内蒙古东部地区未来将成为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认为我国急需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丹顶鹤分布监测系统,进一步加强湿地的人工补水和湿地恢复等工作,以利于丹顶鹤繁殖地的保护。
年:2012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8.道路工程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吴军
机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道路工程;;碳排放计算;;分析模型;;发展与应用
摘要: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宏观大背景下,针对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引入碳排放当量和绿色道路碳积分的概念。重点描述了国内外探索和计算道路工程碳排放当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国外开发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也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开发我国道路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的迫切需要和潜在研究方向。
年:2011
出版单位:城市道桥与防洪
9.气候变化对物种影响研究综述
作者:吴军 ; 徐海根 ; 陈炼
机构: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物种;;影响
摘要: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物候期的改变,导致物种地理分布的变化,增加物种的灭绝速率。分析了利用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的技术,指出模型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最后,针对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方向。
年:2011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0.《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气候变化问题:谈判与焦点
机构: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谈判
摘要: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焦点议题,各缔约方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多边谈判。本文梳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下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焦点问题及各方的主要立场,指出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哥伦比亚、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生物多样性大国是针锋相对的两大主要谈判集团。谈判焦点问题主要包括:(1)气候变化问题的扩大化。欧盟希望将气候变化问题扩大化,使其全面渗透到《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各议题中,并促进《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简称里约三公约)之间的联合;而发展中国家对此比较谨慎和保守。(2)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和海洋施肥(ocean fertilization)。欧盟提出全面禁止地球工程,并建立全球管制框架;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可遵循"预先防范"原则。(3)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的碳排放机制。欧盟要求为该机制建立"生物多样性保障"制度,而发展中国家表示反对。两大集团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担心欧盟的快速推进会使自己将来受到制约,这也反映了在环境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而这种矛盾未来还会继续深化。本文最后还就我国的应对策略和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1)要加强国内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2)要总结和宣传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成功的做法和经验;(3)要加强对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的碳排放机制的研究。
年:2011
出版单位:生物多样性
1
按检索点细分(10)
作者(10)
按资源类型细分(10)
期刊论文(10)
按来源细分(10)
知网(10)
按年细分(10)
2019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4年(2)
2012年(2)
2011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