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5)
气候变化(5)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5条,耗时:0.033981 秒
1.气候变化下农业领域的国际文献特征与热点演变:基于CiteSpace V的文献计量分析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CiteSpace V;;热点演变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1985-2018年发表的11430篇以"气候变化"和"农业"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利用CiteSpaceV软件网络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气候变化下农业领域文献的特征与热点演变进行探究,以期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特征与趋势,为发展创新提供参考方向。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农业领域年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以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均注重该领域的研究探讨;文献多发表于《Climatic Change》、《Science》等优质期刊;中国科学院、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机构均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影响"、"适应性"、"管理"、"模型"、"食品安全"等是研究的共同热点词汇;以2007年为界,研究热点从评估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影响因子等发展到集中探讨气候变化下农业发展的适应性、气候智慧型农业以及保护性农业等问题,以气候智慧型农业为代表的研究将是未来农业领域创新发展方向。
年:2019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气象
2.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的足迹可视化:整合被引文献和突现词
机构: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时空变化足迹;;可视化
摘要: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研究受到各国政府与学者的广泛关注,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的14 796篇与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相关的文献为基础,整合文献共被引网络和突现词共现网络,对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的足迹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指数上升趋势。时间上,研究热点在2007年以前,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归因分析(化石燃料、土地利用变化等造成的CO_2排放增多),对自然生态系统(农业产量、粮食安全、北极冰盖、海岸带等)和社会经济系统(人类健康、能源、工业等)的影响及经济影响评估,演变到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CO_2的减排及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等的关注。2007年以后随着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及斯特恩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加强了气候变化影响的成本效益评估、脆弱性及生物能源等方面的研究,热点聚焦气候变化经济学及经济贸易。空间上,研究热点的发文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西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
年:2018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3.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与经济领域科研论文贡献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论文相对产出与影响指标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摘要: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益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问题。气候变化与经济的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极
年:2018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RCP4.5情景下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模拟
作者:高超 ; 张正涛 ; 陈实 ; 刘青
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省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模式;;ECHAM6;;CCLM;;RCP4.5;;淮河流域
摘要:利用CCLM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CP4.5情景预估数据与淮河流域1960-2005年日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式在试验期(1960-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40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试验期模式数据能较准确地模拟流域逐月平均温度时间变化特征,相关系数达0.99(通过95%置信度检验);日均温空间分布特征相关系数达0.72;但在南部高海拔地区(安徽省霍山县和金寨县)精度不高;极端最高(低)气温的空间相关性达0.77(0.88)。②模式在试验期模拟的逐月平均降水量总体趋势与实测值变化一致,相关系数达0.63(通过95%置信度检验);对干旱的模拟与观测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但整体趋势与其一致;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空间分布相关系数分别达0.90和0.93,模拟效果较好;整体上,模式对温度的模拟效果要好于降水模拟。③RCP4.5情景下,空间尺度上淮河流域未来温度和降水与观测期相比变幅小,时间尺度上年均降水量无显著变化,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率约0.21℃/10a,极端高温持续增长,低温持续下降。
年:2014
出版单位:地理研究
5.淮河流域气候变化与淮河干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研究
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化;;预估变化趋势;;淮河流域;;径流量
摘要: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年:2014
出版单位:滁州学院学报
1
按检索点细分(5)
作者(5)
按资源类型细分(5)
期刊论文(5)
按来源细分(5)
知网(5)
按年细分(5)
2019年(1)
2018年(2)
2014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