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3)
气候变化(11)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3条,耗时:0.0849588 秒
1.气候变化下农业领域的国际文献特征与热点演变:基于CiteSpace V的文献计量分析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CiteSpace V;;热点演变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1985-2018年发表的11430篇以"气候变化"和"农业"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利用CiteSpaceV软件网络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气候变化下农业领域文献的特征与热点演变进行探究,以期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特征与趋势,为发展创新提供参考方向。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农业领域年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以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均注重该领域的研究探讨;文献多发表于《Climatic Change》、《Science》等优质期刊;中国科学院、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机构均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影响"、"适应性"、"管理"、"模型"、"食品安全"等是研究的共同热点词汇;以2007年为界,研究热点从评估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影响因子等发展到集中探讨气候变化下农业发展的适应性、气候智慧型农业以及保护性农业等问题,以气候智慧型农业为代表的研究将是未来农业领域创新发展方向。
年:2019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气象
2.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两种云杉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丽江云杉;;紫果云杉;;适生区预测;;最大熵模型;;气候变化
摘要: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云杉属植物的适宜生境,选择青藏高原暗针叶林的两种重要建群植物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xEnt模型预测21世纪50年代(2050s)和70年代(2070s)两物种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并结合Arc GIS计算物种分布面积和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丽江云杉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部。紫果云杉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以及西藏东部地区。(2)在未来两个时期丽江云杉的分布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紫果云杉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与其现代分布面积相比,两种云杉的总适生区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丽江云杉适宜生境未来可能会向北迁移,而紫果云杉可能会向西迁移。(4)影响丽江云杉和紫果云杉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暖季降水量和最暖季均温。研究结果可为丽江云杉和紫果云杉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年:2019
出版单位:植物研究
3.气候变化对中国观鸟旅游的影响——基于鸟类物候变化的分析
机构: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观鸟旅游;;气候变化;;荟萃分析;;鸟类;;中国;;物候
摘要:全球观鸟活动的规模达到了每年几千万人次,观鸟旅游已经成为世界野生动物观赏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改变了鸟类物候期及其空间格局,这不仅会影响观鸟者的旅游活动,还会进一步对观鸟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计产生影响。监测并尽早地识别出这些影响,提醒利益相关者采取有效的适应策略意义重大。本文引入物候期这一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来反映开展观鸟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鸟类活动时间以及栖息地格局的变化。通过对1980-2010年中国26个地区的98个物候序列的鸟类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中国鸟类离开、抵达、停留时间以及鸟类栖息地的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春季、夏季鸟类会提前离开或抵达,但在秋季它们的活动会延迟。鸟类停留的时间主要呈现延长的趋势。温度升高会使鸟类停留时间变长,对观鸟旅游的开展有利。中国低纬度地区和西部地区鸟类停留时间更长。鸟类栖息地的格局呈现出向北和向西迁移的特征。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均已感知到鸟类活动时间以及栖息地格局的变化对观鸟旅游产生的影响。
年:2019
出版单位:地理学报
4.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的足迹可视化:整合被引文献和突现词
机构: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时空变化足迹;;可视化
摘要: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研究受到各国政府与学者的广泛关注,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的14 796篇与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相关的文献为基础,整合文献共被引网络和突现词共现网络,对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的足迹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指数上升趋势。时间上,研究热点在2007年以前,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归因分析(化石燃料、土地利用变化等造成的CO_2排放增多),对自然生态系统(农业产量、粮食安全、北极冰盖、海岸带等)和社会经济系统(人类健康、能源、工业等)的影响及经济影响评估,演变到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CO_2的减排及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等的关注。2007年以后随着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及斯特恩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加强了气候变化影响的成本效益评估、脆弱性及生物能源等方面的研究,热点聚焦气候变化经济学及经济贸易。空间上,研究热点的发文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西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
年:2018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5.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橡胶树寒害事件的变化特征
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未来气候变化;;橡胶树;;寒害;;时空变化
摘要:利用1981—2010年历史气象数据和2031—2060年(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根据橡胶寒害等级指标,结合插值分析、提取分析和地图代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橡胶树寒害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橡胶种植适宜区基本呈现寒害发生降低的趋势,其中次适宜区(Ⅲ)和局部可植区(Ⅳ)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有向高一等级适宜区转化的趋势。(2)我国橡胶树寒害中心的纬度,由1981—2010年的22.5°~23.5°N向北移动至2031—2060年RCP2.6情景下的24.0°~24.5°N和RCP8.5情景下的23.5°~24.0°N。(3)2种气候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植胶区橡胶树寒害发生概率(较基准时段1981—2010年)主要呈现降低趋势,云南植胶区在2种气候情景下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RCP2.6情景下,轻度和特重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重度寒害呈现增加趋势;RCP8.5情景下,轻度和重度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特重寒害呈现增加趋势。(4)对比2种气候情景较基准时段的变化情况,RCP2.6情景对橡胶树轻度和特重寒害影响较大,RCP8.5情景对橡胶树中度和重度寒害影响较大。
年:2018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6.基于APSIM模型评估北方八省春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APSIM模型;;北方春玉米;;发育期;;关键气象因子
摘要: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探讨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玉米模型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气温和土壤温度是北方各地春玉米发育期的首要关键气象响应因子,其中北方春播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高气温响应最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低气温响应最明显。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春玉米生育期(出苗、开花和成熟)日序提前,发育天数减少,春玉米提前成熟。北方春播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响应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和潜在蒸散响应明显,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升高和潜在蒸散的增加会引起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气象
7.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与经济领域科研论文贡献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论文相对产出与影响指标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摘要: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益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问题。气候变化与经济的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极
年:2018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8.温室气体监测用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的研制
机构: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氟氯烃;;标准气体;;均匀性;;稳定性;;不确定度
摘要:介绍了氮气中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1,1,2-三氯-1,2,2-三氟乙烷、一氯三氟甲烷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定值方法。考察标准气体在气瓶内壁的吸附作用、制备重现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浓度水平为5~9μmol/mol的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采用称量法制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经瓶内均匀性考察,瓶内均匀性良好。经时间稳定性考察显示,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使用有效期为1年。标准气体的不确定度包含样品定值不确定度、瓶内不均匀性和不稳定引起的不确定度,经评估和计算,其扩展相对不确定度为3%(置信度为95%)。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可以为温室气体环境监测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年:2016
出版单位:化学试剂
9.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中标准气体比对研究
机构: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筹);
关键词:环境;;温室;;监测;;标准气体;;比对
摘要:为保证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氟氯烃化合物等标准气体量值比对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称量法制备的标准气体与具有美国NIST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进行量值比对,量值的一致性通过En值法判定。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温室气体标准样品与美国NIST、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温室气体标准样品量值准确,能够满足我国量值溯源的要求。
年:2016
出版单位:环境工程
10.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化;;区划;;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波动特征;;中国
摘要:气候条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亦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政府和公众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现行的中国气候区划均是以不同气候要素指标的多年均值为基础的,旨在表征气候状态的区域差异.然而在气候变化速率不断加快的今天,已有的气候区划并不能表达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也不能反映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与环境风险.本文利用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值、波动特征值定量识别气候变化,结合中国地形特点,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完成了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一级区划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将中国气候变化(1961~2010年)划分为5个变化趋势带,即东北-华北暖干趋势带、华东-华中湿暖趋势带、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藏东南-西南湿暖趋势带以及西北-青藏高原暖湿趋势带;二级区划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特征,在一级区划基础上划分为14个波动特征区.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1
2
按检索点细分(13)
作者(13)
按资源类型细分(13)
期刊论文(13)
按来源细分(13)
知网(13)
按年细分(13)
2019年(3)
2018年(4)
2016年(2)
2014年(1)
2013年(1)
2010年(1)
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