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项成果库”中,命中:21条,耗时:0.0779613 秒
1.全球主要矿产资源研究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2008-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分布与潜力研究,初步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重点选择铁、铜、锡、钴、锰、铬、铝土矿、锑、钨、金、铂族元素、稀土、锂、铀、煤炭、钾盐、金刚石等矿种开展了全球资源综合分析研究,初步掌握这些矿产全球基本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矿种区域成矿规律,从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角度,开展了资源潜力分析工作;结合不同地区各矿种的勘查开发现状、投资环境等,初步圈定了不同矿种资源潜力分布区,并提出各矿种勘查开发建议。
【生产日期】2016年
2.中国石墨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开展了全国石墨资源潜力评价,划分了15个石墨成矿区带,开展了阿尔泰、华北陆块北缘、东南地区等重点成矿区带石墨资源调查,新发现新疆奇台黄羊山超大型和福建桃棋等10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产地。引领和拉动后续商业性矿产勘查,查明内蒙古大乌淀、高勒图、查干文都日、查汗木胡鲁及四川尖山等一批大型-超大型晶质石墨矿,为提高石墨资源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日期】2016年
3.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关键词】矿产资源 ; 潜力评价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梳理八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转化应用情况,及其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盐、金、铬、钼、锑、稀土、银、硼、锂、磷、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25种重要矿种资源分布图和潜力预测成果图。
【生产日期】2016年
4.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报告
【作者】李海兵 ; 杨经绥 ; 许志琴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钻探系列工程,加快我国“入地”探测计划进程,跻身世界深部地学研究前列;钻探工程建立了板块会聚边界重要部位的岩石地层“金柱子”,揭示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过程与演化特征;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发现了大地震发震机理的重要地质证据,识别出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大地震事件地质记录,揭示了可能的孕震机制和地震周期;关键地质问题科学钻探工程深化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认识,揭示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验证了深部巨大的资源潜力;研制万米钻机,创新钻进和取心关键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层、深孔硬岩、破碎岩石等科钻难题,我国具备了自主开展深部科学钻探的硬件支撑;继续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建立重要矿集区地质参数,为揭示中浅深度资源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生产日期】2016年
5.中国陆域地球物理系列图(简介)
【作者】熊盛青 ; 丁燕云 ; 李占奎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系列图的编制,系统清理了全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地球物理(磁、重、放)资料、数据与科研成果资料,集成了全国不同层次的磁力、重力、放射性系列图;展示了我国陆域深部及浅部磁场信息、航磁反映的磁性基底深度及盖层厚度、断裂、岩浆岩、区域构造单元、基底岩相等分布特征;预测了我国磁性铁矿的资源潜力,包括位置、规模及其主要特点;圈定了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范围及主要密度界面深度,圈定了老地层的分布范围。 该成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批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为区域地质调查、能源及矿产调查、资源潜力评价、环境保护、基础测绘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一批多样化的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图文资料。
【生产日期】2016年
6.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实现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新区、新类型、新方向找矿重大突破,55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大中型规模;创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体系,促进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撑;创新深部找矿关键技术,显著提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大深度探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创新提出“地质研究出思路、物化探圈靶区、探矿工程进行验证”的地质找矿技术路线;完成了我国15个矿种232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70%以上的矿山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资源潜力;老矿山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矿业城市(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日期】2016年
7.中国氦气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一是评价了渭河盆地氦气资源潜力,估算氦气资源量14.78亿立方米,圈定华阴等3处远景区;二是基本查明了渭河盆地氦气成藏条件,总结了壳源氦气的弱源气成藏模式,探索了氦气调查技术方法;三是有效引领商业跟进,氦气提取技术方法取得重要进展;四是开展了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氦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认为四川、塔里木、柴达木、松辽等盆地具有氦气资源潜力大。
【生产日期】2016年
8.中国煤层气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开展了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预测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在新疆准噶尔、东北三江-穆棱河盆地群、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等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取得一批新发现,有效引领后续勘查开发;勘查开发取得新进展,2015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6亿立方米,开采量171亿立方米,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勘查开发技术取得新进展,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生产日期】2016年
9.中国锂矿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我国锂矿成矿条件、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等情况,实现四川甲基卡、藏北盐湖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等锂矿找矿和盐湖锂提取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提升我国锂矿资源保障、促进锂矿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日期】2016年
10.中国煤炭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王利 ; 刘志逊 ; 吴国强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开展了4个方面工作,一是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二是重点地区煤炭资源调查工作;三是优质洁净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四是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共完成了110万遥感地质调查59083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调查17422平方千米,钻探75472米,测井68160米,地震剖面294千米。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工作,预测了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提交了煤炭资源量307亿吨,发现了煤产地14处,圈定了含煤远景区117个,勘查靶区103个。
【生产日期】2016年
11.中国陆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简介)
【作者】刘荣梅 ; 向运川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系列图件展现了几十年来地球化学勘查成果,首次全面反映了我国从1:100万到1:1万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程度,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单元素(氧化物)地球化学图、异常图,展示了不同地质背景反映的地球化学特征规律,清晰地反映了我国主要的岩浆岩体、地层和构造的分布规律;11个矿种地球化学找矿潜力综合预测与评价成果,为矿产勘查远景规划、资源潜力评价和进一步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国铜矿资源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方法,开创了我国全国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先河。
【生产日期】2016年
12.中国近海矿产资源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首次完成我国近海重点区域海砂、砂矿资源家底调查;海砂资源潜力调查在服务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矿政管理、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服务企业等成果服务应用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编制完成了中国近海海砂资源调查技术规范、海砂(建筑用砂)地质勘查规范和滨海砂矿地质勘查规范,为近海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方法要求;提高了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能力,建立了我国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创建了近海矿产资源调查专业化队伍
【生产日期】2016年
13.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合作重大成果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非洲联盟的国际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引进美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模型“三部式”、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技术和德国Insar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等一批世界领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开展海洋地质调查、海洋能源资源调查和海洋地质环境调查,服务国际海洋划界等重大外交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我国勘查仪器设备研发与创新;我国33处地质公园入选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约占世界地质公园总数的1/4;国际地科联秘书处迁址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主办了20余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会议,显著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通过国际合作,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人才,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地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生产日期】2016年
14.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突破传统认识,创新性提出复杂构造区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探索解决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调查关键性地质和技术方法问题;科技创新引领,实现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调查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重大突破,开创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勘查新格局;服务国家需求,圈定10个页岩气调查远景区、优选14个有利勘查区块,支撑脱贫攻坚和绿色长江经济带建设;精心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分重点开展上、中、下游油气页岩气调查、分层系开展资源潜力评价、建设勘查示范基地,为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奠定资源基础。
【生产日期】2016年
15.中国铬铁矿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我国铬铁矿资源储量和产量极少,却是世界上最大的铬铁矿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99%以上;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铬铁矿未查明资源量5556万吨,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和甘肃等省区,资源查明率仅为24.8%;提出蛇绿岩套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内铬铁矿体平面上成群出现、分段集中,剖面上斜列叠瓦状展布等分布规律;铬铁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西藏罗布莎矿集区新增铬铁矿资源量超过330万吨,为提升我国铬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日期】2016年
1
2
按检索点细分(21)
产品名称(1)
摘要(18)
关键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