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5)
气候变化(3)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5条,耗时:0.0220165 秒
1.海洋颜色特征可反映气候变化
作者:汪洋
摘要:https://www. nature. com监测海洋浮游植物的变化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海洋食物网的基础,而且在碳循环中也至关重要。因为有全球卫星的定期估算数据,叶绿素a(cl-a)通常被用来跟踪浮游植物的变化。然而,叶绿素a并不能通过卫星感应器直接测得,而是
年:2019
出版单位:资源环境与工程
2.未来气候变化对重庆榨菜种植适宜区的影响
机构: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榨菜;;气候变化;;主导因子;;MaxEnt模型;;重庆
摘要:榨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作物,气候因子是影响榨菜种植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收集榨菜分布的279个坐标点和22个高分辨率环境因子图层,利用Max Ent模型进行重庆榨菜种植区预测,并基于该模型预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RCP 2.6、RCP 4.5、RCP 6.0和RCP 8.5气候情景下21世纪50和70年代榨菜种植区分布范围.结果表明:Max Ent模型的预测效果为优秀,其中,最湿月份降水量(贡献率为30.2%).年均温变化范围(17.2%)、最冷月份最低温(9.6%)、等温性(9.1%)、昼夜温差月均值(8.1%)和平均最高温度(7.5%)6个因子为主导因子,累积贡献率高达81.7%,且其各主导因子阈值分别为173~183 mm、27.2~28.3℃、1.8~3.8℃、22.5~24℃、6.2~6.8℃和14.8~18.0℃.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榨菜的适宜种植区比例为4.2%,主要集中在重庆涪陵的东北、西部和东部、长寿的东部和南部、垫江的南部和东南部、丰都的西北部和北部、忠县的东南部区域,以及武隆和南川的少部分区域等,中度适宜种植区面积比例为6.3%.在RCP 2.6、RCP 4.5、RCP 6.0和RCP8.5气候情景下,预测21世纪50年代榨菜适宜生境的比例下降,分别为2.7%、3.8%、3.1%和3.2%;21世纪70年代比例也下降,分别为3.1%、3.7%、3.5%和2.9%,而中度适宜种植区的比例有所上升.
年:2018
出版单位:应用生态学报
3.中国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研究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时空分异;;EKC模型
摘要:与基于总量或人均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比,以播种面积作为测算指标揭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既便于年度间纵向对比,又消除了复种指数影响,使得研究更具操作性和公平性。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以农业经济强度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EKC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EKC关系且存在双拐点,其临界值分别为15 167元/hm2和27 647元/hm2。2012年,我国农业经济强度为28 725元/hm2,已超出高拐点临界值(27 647元/hm2),这意味着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现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有18个省(区、市)农业经济强度超过高拐点值,包括北京、福建、海南、浙江、广东、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山东、陕西、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河南等,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以及中西部部分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这18个省(区、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其余13个省(区、市)则低于拐点值,均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3从时间路径来看,对于未抵达拐点的13个省(区、市)而言,各自农业碳排放EKC拐点存在明显差异,甘肃、重庆、吉林、青海在未来5年内可达到EKC拐点;宁夏、安徽、黑龙江、陕西在未来6-10年内可达到EKC拐点;西藏、内蒙古、江西、云南、贵州则分别需要12年、14年、21年、23年、32年才有可能抵达EKC拐点。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活性炭纤维耦合柠檬酸铁在中性pH条件下活化双氧水降解染料
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柠檬酸铁;;类芬顿;;催化纤维;;染料
摘要:在环境催化领域,开发pH适应范围广的类芬顿催化剂一直是活跃而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采用活性炭纤维耦合柠檬酸铁制得耐pH的类芬顿催化纤维(Cit-Fe@ACFs),在pH值2~10的范围内Cit-Fe@ACFs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有效拓宽了传统芬顿反应的pH适应范围;Cit-Fe@ACFs在中性条件下能快速活化H2O2催化降解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多种染料,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采用探针化合物正丁醇、苯醌,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证明了Cit-Fe@ACFs/H2O2催化体系中的氧化活性种主要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HO2),推测了其催化反应机理.
年:2013
出版单位:化学学报
5.极端气候变化与长江中下游湿地——从2011年的“旱涝急转”说起
作者:黄心一 ; 陈家宽
机构: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湿地;;极端气候;;旱涝急转
摘要:湖泊干涸、渔船搁浅的干旱景象才结束,转眼却是洪水四溢、一片汪洋的洪涝灾害。这便是2011年春夏之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旱涝急转。往年,长江中下游在入夏之前进入雨季,流域内地表水量增加,缓慢进入汛期。而在2011年,直到5月末流域内仍未见大范围降雨,长时间干旱导致鄱阳湖、洞庭湖、洪湖等主要湖泊大面积干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纷纷缺水告急;进入6月后
年:2012
出版单位:科学
1
按检索点细分(5)
作者(4)
摘要(1)
按资源类型细分(5)
期刊论文(5)
按来源细分(5)
知网(5)
按年细分(5)
2019年(1)
2018年(1)
2014年(1)
2013年(1)
201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