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0)
气候变化(4)
碳循环(6)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0条,耗时:小于0.01 秒
1.基于键图理论的无心磨削过程等效碳排放量统计方法研究
作者:于杰明 ; 丁辉 ; 程凯 ; 赵亮
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关键词:无心磨削;;键合图理论;;碳排放;;E-R-W-C模型
摘要: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制造是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量化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优化制造方案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无心磨削加工过程,利用键合图理论对数控无心磨床子系统建立能耗模型,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能耗、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的无心磨床磨削加工过程低碳性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地对无心磨削过程的等效碳排放量定量计算,为优化磨削参数、机床配置参数建立理论基础。
年:2018
出版单位: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基于LMDI模型的西安市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长征 ; 曹英 ; 赵亮
机构:西安邮电大学;
关键词:城市交通;;自下而上;;碳排放;;LMDI
摘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对2007—2013年西安城市交通碳排量进行测算,采用LMDI法对西安城市交通碳排放从能源结构碳强度、交通结构、交通能源强度、城市化率、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效应六个效应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交通结构、城市化率、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拉动总体效应,经济发展规模是西安市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为西安城市低碳交通提出可行性建议。
年:2017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导刊
3.中国燃料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初步计算
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
关键词:燃料;;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摘要:通过对燃料天然气各主要使用领域进行的现场调研和气体取样分析,计算得到我国天然气的平均碳含量、碳氧化因子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天然气的碳含量与IPCC给出的缺省值基本一致,碳氧化因子比IPCC缺省值略低,因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也比IPCC缺省值低。碳氧化因子小于1表示燃烧不充分,主要是由于一部分碳被氧化成为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稳定存在,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排放应该单独报告,而不是折算后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
年:2016
出版单位:现代化工
4.传统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命周期原理;;藏系绵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
摘要:通过LCA原理,建立一个由6只公羊和200母羊建群的适度放牧天然牧场,模拟一个世代周期(7年),估算传统放牧模式下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碳密度,不同排放源及种群组分的贡献率。藏系绵羊温室气体碳密度为13.07kg CO2eq(kg活体重)-1或24.85kg CO2eq(kg胴体)-1。肠道发酵排放的CH4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比例为79%,次之为从土壤氮输入和粪便中排放的N2O(20%)。建群繁殖种群和生产羔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整个系统的65%,35%由放牧期进行交易的羊产生。在整个系统构成成份中,母羊贡献最大(45%),生产期和交易期贡献率达46%。因此,在高寒牧区传统放牧模式下,可通过优化放牧方式(例如:提高母畜繁殖率减少母畜数量;缩短出栏周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年:2016
出版单位:家畜生态学报
5.建筑给排水系统碳排放量化研究
机构:河北工程大学;北京华通三可节能评估有限公司;
关键词:碳排放;;量化;;建筑给排水系统;;MRV
摘要:建筑行业因高耗能、高排放、减碳潜力大、投资收益高等特点,已成为当前低碳研究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CDM方法学、自愿减排方法学,结合国内相关行业标准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建筑给排水系统碳排放量化方法方法。并通过项目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适用性。
年:2015
出版单位:科技创新与应用
6.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动态模拟研究综述
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市昌平区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动态;;模型模拟;;林窗模型;;全球植被动态模型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瞬态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植被动态模型以植物功能类型(PFTs)表示区域森林植被组成,通过模拟PFTs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通过回顾上述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模型在模拟研究森林地理分布及生态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方面的应用,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动态模型多尺度研究、加强模型对非气候因子的描述、模型间比较、多源遥感数据与模型同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年:2014
出版单位:地理科学进展
7.高寒草甸粪斑的温室气体排放
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高寒草甸;;粪斑;;温室气体;;气候变暖潜势
摘要:为了解生长季牦牛粪斑覆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2年6月25日-9月24日基于添加牛粪处理定位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2O、CH4和CO2通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粪斑覆盖对其生态系统N2O、CH4和CO2排放具有刺激效应,其发生在粪斑覆盖的1―50d,且3类温室气体峰值出现时间各异;粪斑覆盖导致的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潜势较无牛粪覆盖增加了39.2%,其N2O、CH4和CO2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095、0.412、2 064g CO2·m-2,全球变暖潜势为2 102g CO2·m-2。因此,高寒草地牦牛粪斑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在估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中不可忽视。
年:2014
出版单位:草业科学
8.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太阳活动;;气候变化;;太阳总辐射;;紫外辐射;;银河宇宙射线
摘要:主要参阅了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回顾和总结了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太阳活动对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温度、季风和降水影响的最新观测证据和模拟结果;其次,从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ENSO、准两年振荡(QBO)等方面总结了太阳活动对各气候模态的可能影响;然后归纳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三种可能机制(太阳总辐射机制、太阳短波辐射变化机制和能量粒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一些重要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并简要阐述了太阳—气候研究这一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
年:2011
出版单位:气象科技进展
9.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西宁810001,筑波3058604,筑波30500534,西宁810001,筑波30500534,西宁810001,筑波30500534
关键词:高寒草甸;;UV-B;;气候变化;;特征
摘要:分析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2002年太阳总辐射(Eg)、UV-B及UV-B占Eg比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北站地区UV-B较强,日瞬时最高接近10W.m-2,日总量最高达0.204MJ.m-2;日、年变化依Eg的日、年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UV-B与Eg的比值(η),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表现明显,一日间早晚低,中午高,一年间6月最高,冬季的12月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平均η约为0.54%,植物生长期的5~9月约为0.65%。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Eg和UV-B的年总量分别达6387.436 MJ.m-2和35.981 MJ.m-2。
年:2006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0.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分析
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西宁810001,青海西宁810001,青海西宁810001,青海西宁810001,青海西宁810001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寒湿地;;冻土退化;;植被演替
摘要:分析了近 4 0a海北高寒湿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近期湿地退化和植被演替的情况 .结果表明 :祁连山海北地区自 195 7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以 0 15 7℃·10a-1的倾向率升高 ,年降水量约以18 5 9mm·10a-1的倾向率递减 ,年平均地温比同期气温的增加更为迅速 ,表现出海北地区气候及土壤性状均向干暖化趋势发展 ,特别是土壤干暖化程度尤为明显 .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影响 ,超载过牧 ,原生植被遭受破坏 ,草场退化严重 ,地表潜在蒸散力加大 .深层的多年冻土退化 ,冻胀草丘坍塌 ,导致湿地植被发生变化 ,使沼泽化草甸向典型草甸演替 .不同年度调查结果表明 ,高寒湿地植被在气候干暖化趋势的加剧影响下 ,植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 ,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均比湿地原生植被的物种有增多的趋势 .原生适应寒冷、潮湿生境的藏嵩草为主的草甸植被类型逐渐退化 ,有些物种甚至消失 ,而被那些寒冷湿中生为主的典型草甸类型所替代 .组成植物群落的湿中生种类减少 ,中生种类 (如线叶嵩草 )大量增加 ,群落盖度相对降低 ,群落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
年:2003
出版单位:冰川冻土
1
按检索点细分(10)
作者(10)
按资源类型细分(10)
期刊论文(10)
按来源细分(10)
知网(10)
按年细分(10)
2018年(1)
2017年(1)
2016年(2)
2015年(1)
2014年(2)
2011年(1)
2006年(1)
200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