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
气候变化(6)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条,耗时:0.0459839 秒
1.近60年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
关键词: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年代际变化;;孟加拉湾季风结束
摘要:利用1951—2009年中国503站日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各季各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干旱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其中华北、西南地区减少明显;各地区秋季降水偏少的趋势最为显著,可能是导致秋季干旱增多以及秋冬连季干旱频繁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后北方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中华北夏季降水明显减少,而冬季降水趋于增加,南方秋季降水减少明显,而春季降水增多。云南等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偏多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孟加拉湾季风结束偏早有关。
年:2012
出版单位:气象
2.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太阳活动;;气候变化;;太阳总辐射;;紫外辐射;;银河宇宙射线
摘要:主要参阅了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回顾和总结了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太阳活动对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温度、季风和降水影响的最新观测证据和模拟结果;其次,从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ENSO、准两年振荡(QBO)等方面总结了太阳活动对各气候模态的可能影响;然后归纳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三种可能机制(太阳总辐射机制、太阳短波辐射变化机制和能量粒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一些重要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并简要阐述了太阳—气候研究这一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
年:2011
出版单位:气象科技进展
3.澜沧江流域1951—2008年气候变化和2010—2099年不同情景下模式预估结果分析
作者:刘波 ; 肖子牛
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气候变化;;预估;;气温;;降水
摘要:利用澜沧江流域1951—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多模式集成的21世纪(2010—2099年)不同情景下(SRES A1B、SRES A2和SRES B1)气候变化模拟试验的预估结果,分析了该流域过去58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9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过去58年澜沧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下降了46.4mm,气温有所上升,升温率达到了0.15℃/10a。在未来的90年,无论在哪种排放情景下,降水都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相对于过去58年的结果,3种不同情景下降水的年代际变率都有所增加,其中A2情景值最大,B1情景值最小。年平均气温无论是在过去的58年还是在未来的90年都以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主,3种情景下气温的升温率远远超过过去58的结果。
年:2010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三江源”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模拟分析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云南省气象局 北京100081,北京100081,北京100029,北京100081,昆明650034
关键词:三江源;;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模拟
摘要:利用ECMWF1979~1993年的再分析数据(ERA15)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模拟"三江源"地区的月均降水与台站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表明,PRECIS模拟的降水值偏大,但总体上能够模拟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模拟结果与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三江源"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特征和空间差异,但模拟值总体偏大。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SRESA2、B2情景下2071~2100年(2080s时段)"三江源"地区增温明显,两种情景下年均升温分别可达4℃和2.8℃,降水略有增加;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分别可达4.4℃和3.2℃,降水增加的比例也最大;夏季"三江源"地区的升温达到4.2℃和3℃以上,但有些地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的升高会加剧"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干的趋势,导致源区水源补给不足。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江河源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避免源区气候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年:2007
出版单位:气候与环境研究
5.怒江流量长期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昆明650034,昆明650034,昆明65003,昆明650034
关键词:流域降水量;;气候系统变化;;月流量;;Morlet小波;;流量趋势
摘要:怒江流量从5月份明显增加,5~10月的流量和占全年的81.92%,月均在13.65%,其他月月均仅为3%,月均流量为其他月份的4.5倍.说明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大,且集中在雨季.1~4月流量与同期降雨关系密切,除7月流量外,其他月流量与雨量存在1个月的滞后性;5月雨量对年和干季流量影响很大.雨季、干季和年降水与怒江出境流量主要有16年、8年以及2~4年周期.年降雨和流量存在2~4年的低频振荡.年、雨季和干季流量变化一致,并呈增加趋势.在12个月、年、雨季和干季中,除6月、8月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大多数都通过0.05的置信度检验,说明随时间变化显著.结果表明,年流量平均每10年增加57.6m3/s,而干季平均每10年流量增加28.1m3/s,9月和雨季的流量,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23.3m3/s和85.7m3/s.怒江出境径流量与流域温度、雨量的变化基本一致,气候变化已引起怒江流量的变化,怒江流量增加最大的是10月,其次是5月,造成年流量增加近60m3/s.未来20年怒江流量前期降低,后期处于增加的趋势.
年:2007
出版单位:科学通报
6.东亚冬季风与中国夏季气候变化
机构: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云南 昆明 650034,云南 昆明 650034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摘要:选取NCEP再分析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地面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中国160个测站的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从资料分析入手来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变化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50年代~1980年代中期为强冬季风时段,1980年代中期以后,季风明显减弱,为弱冬季风期。冬季风异常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影响较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强弱东亚冬季风年后期海温分布和夏季流场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并结合以前的许多研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形成的可能原因作了解释,指出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海温分布以及夏季环流的异常变化使得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强(弱)冬季风年的夏季降水偏少(偏多)。
年:2003
出版单位:热带气象学报
1
按检索点细分(6)
作者(6)
按资源类型细分(6)
期刊论文(6)
按来源细分(6)
知网(6)
按年细分(6)
2012年(1)
2011年(1)
2010年(1)
2007年(2)
200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