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7)
气候变化(4)
碳循环(3)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7条,耗时:0.0569729 秒
1.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温室气体减排效益评估
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部福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二氧化碳;;甲烷;;减排效益
摘要:【目的】评估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利用沼气工程处理粪便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以推动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实现生猪养殖业清洁生产。【方法】根据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方法,以2010年和2015年为例,计算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粪便资源量及沼气生产潜力,评估粪便资源全部用于沼气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减排效益。【结果】2010年和2015年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排泄物干物质总量分别为169.93万t和163.29万t,其产沼气潜力分别为7.14亿m~3和6.86亿m~3。假设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所产沼气全部用于替代薪柴,则分别可替代薪柴245.42万t和235.84万t,减少CO_2排放量分别为268.74万t和258.25万t;假设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所产沼气全部用于替代煤炭,则分别可替代煤炭130.85万t和125.74万t,减少CO_2排放量110.89万t和106.56万t。如果养猪场粪便全部用于沼气工程,则分别可减少CH_4排放3.59万t和3.45万t。【结论】沼气工程在有效处理禽畜粪便的同时生产了优质燃料,沼气替代传统能源减少了CO_2排放,禽畜粪便厌氧消化减少了CH_4排放,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年:2019
出版单位:福建农业学报
2.菌渣-发酵床废弃垫料堆肥中温室气体排放及与微生物的关系
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
关键词:菌渣;;垫料;;堆肥;;温室气体;;微生物
摘要:堆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最适宜的技术之一,但堆肥产生的有害和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以生猪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及菌渣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技术研究垫料和菌渣不同配比及添加EM菌剂对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堆肥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以堆肥前20 d较大,堆肥中后期降低;微生物总量和种类在不同堆肥处理间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CO_2和N_2O排放速率与细菌、真菌和甲烷氧化菌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整个堆肥期间,以菌渣为主料并添加EM菌剂的堆肥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相对其他3个处理温室气体减排0.7%~10.2%.由此认为,以菌渣为主料和通过添加EM菌剂的堆肥方式可以作为降低菌渣-发酵床废弃垫料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
年:2017
出版单位:环境科学学报
3.不同C/N比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温室气体;;氮;;发酵;;碳氮比;;物质转化
摘要: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_2为主,CH_4、N_2O和NH_3的排放量较少,并且CO_2、N_2O和NH_3的累积排放量均随C/N比的增加而降低。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以温室气体形式损失的碳分别为46.16,37.44,33.04,31.76 g/kg,损失的氮分别为4.72,3.49,1.76,1.65 mg/kg。C/N为33的处理更适合微生物活性,有机物降解率高于其它处理。到发酵结束时,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的碳物质损失分别为36.55%,45.5%,37.22%,32.71%,氮物质损失分别为5.41%,13.84%,7.59%,16.33%;但随发酵的进行,全氮相对含量因有机物降解而浓缩,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培养料发酵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C/N比,采用C/N为33:1~38:1的培养料配方,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翻堆,以控制发酵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年:2016
出版单位:农业工程学报
4.青铜峡水库上游黄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机构:宁夏水利厅固海扬水管理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青铜峡水库;;上游流域;;气候;;变化趋势
摘要:利用青铜峡水库上游区域31个气象观测站1959—2007年的气象资料,对青铜峡水库上游区域的气候背景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峡水库上游区域年平均年降水量为382.3 mm,年蒸发量为896.3 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3倍,年平均气温为5.4℃。从历史演变来看,青铜峡上游区域年降水量呈现弱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呈现弱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的下降和上升趋势不显著;而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从各季来看,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多,夏、秋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四季蒸发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显著;各季平均气温都显著升高,冬季升高最显著。总体来看,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量略有减少,蒸发量略有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有所减少,这使得水资源更加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对水库运行极为不利,因此亟待加强节水工程建设。
年:2014
出版单位:宁夏农林科技
5.青铜峡水库蓄水前后其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对比分析
机构:宁夏水利厅固海扬水管理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青铜峡水库;;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对比分析
摘要:在简述宁夏青铜峡水库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利用青铜峡水库上游区域31个气象观测站1959—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青铜峡水库蓄水前后上游区域气象变量的差异,并对水库上游未来40 a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青铜峡水库上游区域,水库蓄水以后时段与蓄水以前时段相比,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冬季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显著升高,其中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明显;秋季相对湿度显著减小;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预估结果表明,在SRESA1B情景下,未来40 a(2011—2050年)青铜峡水库上游区域年平均气温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总体上有所增加.最后指出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水库造成的影响,给出水库运行的一些建议.
年:2014
出版单位:宁夏工程技术
6.宁夏河东沙地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机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宁夏银川750002,甘肃兰州730020,宁夏银川750002
关键词:宁夏河东沙地;;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响应
摘要:利用贺兰山近百年来树木年轮指数与宁夏河东沙地代表站降水量距平/气温距平间的相关关系,反演了沙地代表站1981年以来的逐年降水量序列和1916年以来的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河东沙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500年旱涝变化周期的低频特征比较显著,其中以250年最显著,其次是60年和30年周期;河东沙地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是一个典型的暖湿期,这与全国平均状况的温湿时段比较吻合,但增暖的持续时间比全国平均状况延长了约10年左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下降,但年降水量仍然持续偏多,是一个典型的寒冷湿润时期,这一气候态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期,其后到80年代中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气候处于一个相对干冷时期,这种变化与全国平均状况的变化非常相似,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河东沙地气温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与全国1990年后年降水量略多的变化有所差别;河东沙地四季气温均在波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均高于全国的平均升温速率;四季降水量在波动中有升有降,夏季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的下降速率是四季中最快的,这种趋势与全国秋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比较吻合。
年:2008
出版单位:自然灾害学报
7.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
作者:李艳春 ; 李艳芳
机构: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2,宁夏民航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1
关键词:宁夏;;气候突变;;百年尺度
摘要: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年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 ,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 ,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 :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 ;80年代中期年平均气温及秋冬季平均气温发生突变 ;6 0年代左右年降水量发生突变 ;70年代中后期全区秋季降水量出现突变
年:2001
出版单位:高原气象
1
按检索点细分(7)
作者(7)
按资源类型细分(7)
期刊论文(7)
按来源细分(7)
知网(7)
按年细分(7)
2019年(1)
2017年(1)
2016年(1)
2014年(2)
2008年(1)
200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