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8)
气候变化(1)
碳循环(6)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8条,耗时:0.0479769 秒
1.影响中国碳排放绩效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熵值法的聚类分析
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环境科学;;碳排放绩效;;熵值法;;区域差异;;聚类分析
摘要:论文选择影响碳排放绩效的主要指标,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省域为研究对象,将全国分为7类区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分工特征是造成目前中国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高碳产业工艺特征和能源结构特征,而经济结构对解释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贡献有限。北方地区高碳产品生产份额高且工艺水平相对低,能源消费中极高的煤炭比例加重了负面影响,造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低,特别是华北地区;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高碳产业也逐步增加,但由于其工艺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碳产品份额高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高碳产品份额虽然低于东部地区,但工艺水平也低,造成了其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由于各省历史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分工角色等因素不同,且遵从经济宏观发展客观规律和经济区位理论,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中国其他区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经济和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制定的重点应放在提高高碳产业工艺水平方面。
年:2013
出版单位:自然资源学报
2.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监管制度研究
作者:殷培红 ; 王彬
机构: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温室气体减排;;环境监管制度
摘要:本文分析了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的法律依据、管理体制以及减排的主要路径。结果表明,主要经济体一般将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纳入现有环境管理体系中,各相关政府部门分工协作,其中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跨领域综合管理、统一管理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和清单编制、统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2007年间,非能源活动、非CO2类温室气体减排是主要经济体完成京都目标的关键途径。为此,建议国家尽快明确环保部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中的具体职责,发挥环保部门在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中的优势,以最小行政管理成本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监管。
年:2012
出版单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美国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综述
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师范大学;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美国;;温室气体;;监测报告
摘要:2009年12月美国环境保护署出台了《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要求上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排放源涉及31个工业部门和种类,对全国约8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排放数据进行监测、统计,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文章从《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建立的背景、制度的主要内容、运行方式和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年:2011
出版单位:中国环境监测
4.主要经济体1990-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及其启示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减排策略;;政策研究;;温室气体;;京都目标;;发达经济体
摘要:主要发达国家提交UNFCCC的1990~2006年排放清单数据显示,部分发达国家已采取了确实的减排措施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其中,德、英、法、荷和瑞典是履行《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目标效果最好的国家,分析各国所采取的减排政策/措施发现,这些国家完成《京都议定书》目标的实际路径大多是"避重就轻"的,其做法对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采取非关键领域减排的策略可以为我国经济高速重化工发展腾出一定的排放空间,减少温室气体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年:2011
出版单位:世界地理研究
5.废弃物领域协同减排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
作者:贺蓉 ; 殷培红 ; 杨宁
机构: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
关键词:废弃物领域;;温室气体减排;;协同减排
摘要:温室气体减排背后巨大的利益博弈成为我国开展减排工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国际经验看来,"避重就轻"的减排策略成效显著,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路径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物领域成为他们减排效果最好的领域之一。废弃物领域协同减排具有空间大、难度小、成本低、效果好、技术成熟、手段多样的优点,应当成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为经济发展腾出合理的碳排放空间。
年:2011
出版单位:中国环境管理
6.中国粮食单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评价
机构: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敏感性评价;;气候变化;;粮食单产;;协整分析;;中国
摘要:选取农业政策相对稳定的1985-2004年,全国2075个县(市)的粮食单产数据和全国730个基础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降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提高了气候变化敏感区的辨识能力,得到以下结论:(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说明4-10月温度,其次5-9月降水是影响中国粮食单产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2)在240个单产趋势增加显著地区中,识别出137个地区的单产趋势增长与4-10月温度变化存在长期互动关系,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转换带以及长江沿线等重要地理过渡带上;(3)在数据有效的328个地区中,有41.6%的地区粮食单产波动项对4-10月温度和5-9月降水两个气候波动项都敏感,主要集中分布在:①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胡焕庸人口地理线之间的地区,常年缺粮区占优势,秦岭以北单产波动系数很高,②江西、浙江、福建是余粮区和常年缺粮区并存、单产波动变化很小的地区,③吉林、辽宁东部、河南、安徽,粮食播种总面积的波动系数低,单产波动系数较全国高,主要为受气候波动变化影响而产量不稳定的主要余粮区,这说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应稳定性下降。
年:2010
出版单位:地理学报
7.美国政府温室气体政策变化分析及启示
作者:殷培红
机构: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能源安全问题和本国经济利益始终是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通过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积极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美国一贯坚持的准则。这一基本思想不仅直接影响美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立场、对策,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美国国内政策的制定。
年:2009
出版单位:环境经济
8.温室气体减排监管政策的国际经验
机构: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气候变化处;
摘要: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政策的国际趋势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手段日益丰富命令-控制政策手段方面,针对设备、交通工具、建筑物的能效/排放标准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此外,欧盟对主要碳密集行业采用排放限额的强制管理手段,对超额企业罚款;美国和欧盟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韩国采用"温室气体标记制度"。经济政策方面,碳税和碳排放贸易是较为流行的两大经济
年:2009
出版单位:环境保护
1
按检索点细分(8)
作者(8)
按资源类型细分(8)
期刊论文(8)
按来源细分(8)
知网(8)
按年细分(8)
2013年(1)
2012年(1)
2011年(3)
2010年(1)
2009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