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8)
气候变化(4)
碳循环(23)
碳储碳汇(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8条,耗时:0.0119944 秒
1.基于湖北省十个代表县(市)的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偏向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化适应;;偏向特征;;稻农;;Binary probit模型
摘要:利用来自湖北省公安县、枝江市等10个代表地区847个稻农的调研数据,运用Binary probit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实施的偏向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表明:农户实施劳动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比例最高,且超过65%,而实施技术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比例最低;气候变化感知、土地转入、户主性别、家庭农业劳动力、接受生产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实施不同要素偏向型的气候适应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的农户比未感知到的农户在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上分别高出29.1%和18.8%,发生土地转入的农户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要比未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高出10.9%和7.5%。最后提出了降低适应气候的制度成本、拓宽气候信息服务路径等政策建议。
年:2019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产量及其区域差异性的影响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产量;;“经济-气候”模型;;区域差异性
摘要:利用1978—2015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稻投入产出和气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对我国水稻产量及其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降水量、日照时长和气温与我国水稻总产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明显。降水增多有利于西南、黄淮海和西北及长城沿线(简称西北)地区水稻产量增加,但对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水稻生产不利;日照时长增加对西南和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具有促进作用;温度升高对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地区水稻产量有正向作用,但对西南、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水稻产量则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年:2019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3.家庭禀赋特征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研究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家庭禀赋;;农户
摘要:基于对湖北省10个地区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重点探讨了家庭禀赋特征对于农户不同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及其响应强度的影响作用。结论表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能够通过改善农户信息和技术可获得性来增加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性;经济资本能够为购买农业保险、调整灌溉等行为提供支持;地理和环境禀赋则主要通过降低实施成本和门槛来提高农户的适应能力以及可能性。此外,是否接受技术培训、获取气候信息是否容易、户主健康状况、是否加入合作社、土壤质量、细碎化程度、地理因素等均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的响应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年:2018
出版单位:软科学
4.基于DEA-SBM模型对不同稻作制度下我国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分析
作者:刘勇 ; 张俊飚 ; 张露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水稻;;碳排放效率;;DEA-SBM模型;;稻作制度
摘要:为探索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演化趋势与异同,利用碳排放核算和DEA-SBM模型的方法,对2002—2014年我国水稻主产省份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传统的DEA-CCR模型存在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高估问题;2)在研究期间内,尽管我国大部分种植水稻的省和直辖市未达到帕累托有效,但其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3)进一步地,将水稻划分为早、中、晚三季水稻并分别计算其碳排放效率值。结果显示,种植单季稻(中稻)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种植双季稻(早稻和晚稻),这也表明稻作制度影响水稻生产的碳排放效率。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改善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策略建议,从而为实现农业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5.中国农业碳排放、低碳农业生产率及其协调性研究
作者:田云 ; 张俊飚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汇;;低碳农业;;DEA-Malmquist模型;;脱钩模型
摘要: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源泉看,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相比农业技术效率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3)我国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生产率之间的脱钩类型1993—2002年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而2002—2012年则多种脱钩状态共存但以弱脱钩为主。
年:2017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增长主导效应与减排退耦效应
作者:吴贤荣 ; 张俊飚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驱动效应;;退耦效应;;减排
摘要:本文在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农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分解为理论碳排放增加量和理论碳排放减少量两类因素五大效应。分析了中国2002—2014年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及减排退耦特征。研究发现:(1)农业经济增长是引起中国农业碳排放变化以及导致区域显著差异的主导原因,且五大驱动效应间存在着农村生活水平效应>农业碳排放强度效应>城镇化进程效应>一般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的大小关系;(2)从省域差异来看,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辽宁及湖北等省份农业碳排放理论增加量主导着实际农业碳排放,农村生活水平、低碳农业技术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地区差异较大的重要推手;(3)2002—2014年,农业碳减排退耦指数均为正,除2007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退耦指数均小于1,中国农业碳减排长期处于弱退耦,减排有效性亟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碳吸收潜力有待挖掘。
年:2017
出版单位:农业技术经济
7.农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以水稻为例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业;;水稻;;气候变化;;适应;;碳减排;;进展与前瞻
摘要:以水稻作物为特定对象,围绕气候变化与作物生产,梳理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产业影响的研究动态,以及基于"减排"和基于"适应"的水稻生产分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学术观点。分析发现: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包括水稻作物在内的关于中国农作物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着标准模糊和范围偏窄的问题,关于"减排"与"适应"协同的响应策略的研究较为缺乏。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和完善农业或作物与气候变化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成果。
年:2016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与分解研究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率;;DEA-Malmquist模型;;农业碳排放;;中国
摘要:利用含合意产出与非合意产出的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及其31个省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TFP),在此基础上对其来源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增速偏慢,且前沿技术进步在促进TFP提升方面作用更为明显。TFP均值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而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总体偏低。现阶段忽视碳排放因素会高估我国农业TFP增长;分区域来看,上海等6地农业生产相对低碳环保,北京等9地农业生产相对高碳,余下16地区TFP增长则不受碳排放因素制约。
年:2015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9.农业碳排放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研究前沿;;CiteSpace;;共被引聚类分析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的SCI-EXPANDED与SSCI数据库数据,运用Cite SpaceⅢ软件对农业碳排放研究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关键节点分析以及突现词分析,以期发掘农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农业碳排放文献呈逐年递增趋势,属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的交叉学科。(2)农地/土壤碳排与碳汇研究、农业生产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农产品碳足迹研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与碳汇效应研究是主要的前沿主题。(3)农业碳排放领域的前沿演进有相对明显的脉络可循,对农地/土壤碳排与碳汇的研究从实验研究与情境研究发展至综合已有测算数据或者说已有知识的元分析,然后是基于过程模型的模型化研究(例如脱氮分解模型,DNDC)。(4)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的农产品碳足迹、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与生物炭运用在近两年呈现高度突现,是后续学术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年:2015
出版单位:科技管理研究
10.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DEA-Malmquist指数分解;;Tobit模型;;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上,产业结构、耕地面积构成情况及农业受灾程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年:2014
出版单位:资源科学
1
2
3
按检索点细分(28)
作者(28)
按资源类型细分(28)
期刊论文(28)
按来源细分(28)
知网(28)
按年细分(28)
2019年(2)
2018年(2)
2017年(2)
2016年(1)
2015年(2)
2014年(6)
2013年(5)
2012年(3)
2011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