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3)
气候变化(2)
碳循环(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3条,耗时:0.0370099 秒
1.国内外农户对气候变化/变异感知与适应研究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变异;;农户;;感知;;适应策略
摘要:基于国内外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研究进展,在辨析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农户气候变化/变异感知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直接转化为适应策略需克服一系列障碍因素。针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户适应策略的基础上,对这些策略是否属于气候变化和变异适应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不能忽略其他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对这些措施的驱动作用。最后,对中国未来研究提出慎重大规模开展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适应研究、厘清气候变化/变异感知与适应策略之间关系和重视时空异质性以及农户异质性研究三点展望。
年:2017
出版单位:地理科学
2.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生物质炭;;杉木人工林;;土壤CO2排放;;微生物群落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CO_2)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亚热带人工林生物质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凋落物条件(未添加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分别输入3种不同温度(350,550和750℃)制备的生物质炭,在25℃条件下培养364天。利用碱吸收法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特征,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未添加凋落物条件下,输入3种生物质炭后土壤CO_2排放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而添加凋落物条件下,输入3种生物质炭后土壤CO_2排放速率先上升,7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在不同凋落物条件下(未添加凋落物和添加凋落物),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仅在培养前期阶段对土壤CO_2排放存在显著影响(P<0.05),输入低温制备生物质炭(BC350)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高于输入高温制备生物质炭(BC550和BC750)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也最高;培养前期阶段,输入3种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未输入生物质炭处理的,但在培养后期则低于未输入生物质炭的处理;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输入3种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均影响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在未添加凋落物条件下输入生物质炭,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添加凋落物条件下,生物质炭的输入使放线菌的丰度显著增加;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仅在添加凋落物条件下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P<0.05),与输入低温制备的生物质炭(BC350)相比,输入高温制备的生物质炭(BC750)使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丰度显著增加,真菌的丰度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和土壤PLFA总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输入后生物质炭,前期阶段促进了杉木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但后期阶段则产生抑制作用,并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组成。
年:2016
出版单位:林业科学
3.福建三明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三明;;马尾松;;树轮宽度;;气候响应
摘要: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三明地区马尾松(Pinus massiniana)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夏季温度限制着马尾松的径向生长,年轮宽度与上一年和当年7—8月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马尾松的径向生长受到降水和湿度的影响较大,与上一年1—3月降水量和2—3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6—11月平均降水量和7—8月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宽度年表与上一年2—3月太阳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宽度年表与6—11月PDSI显著正相关(P<0.05),生长季的干旱胁迫抑制了马尾松的生长。研究说明本地区限制马尾松树木生长的因素较多,1年中不同时期限制马尾松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不同。
年:2014
出版单位: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1
按检索点细分(3)
作者(3)
按资源类型细分(3)
期刊论文(3)
按来源细分(3)
知网(3)
按年细分(3)
2017年(1)
2016年(1)
201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