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0)
气候变化(4)
碳循环(6)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0条,耗时:0.0420066 秒
1.河南省典型区农业水土资源开发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水土资源;;碳排放;;农业;;河南省
摘要:农业水土资源开发是导致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农业水土资源开发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不仅有助于从资源耦合的视角深化碳排放效应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于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13个典型村庄的农户调查数据,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水土资源开发的不同环节来看,土地投入导致的碳排放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碳排放源;(2)就不同作物而言,小麦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大于玉米和花生的;(3)就不同地区而言,豫东与豫北的碳排放强度要大于豫南与豫西的,其中,生产资料投入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地形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大小;(4)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要远大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建议未来应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农业节能和节水技术、规模化经营、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来降低农业水土资源开发的碳排放强度。
年:2019
出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基于285个地级市截面数据的分析
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关键词: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空间格局;;中国
摘要:采用2013年我国28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在对城市碳排放进行核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解析,探讨了城市碳排放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和空间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城市的低碳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及其强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且存在不匹配现象。(2)人口、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因素是城市碳排放的关键影响要素。(3)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城市碳排放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城市碳排放的主导影响因素差异明显。据此,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年:2018
出版单位:资源开发与市场
3.城市居住区周边土地混合度对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住区为例
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土地混合度;;通勤交通;;碳排放
摘要: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和都市空间结构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内容之一。结合对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住区的调研数据,文章初步分析了城市居住区周边土地混合度对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中心区土地混合度与通勤交通碳排放呈高度负相关;(2)在通勤交通碳排放中,私家车通勤碳排放占主导地位;(3)不同小区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呈现明显差别,城市中心区居民低碳排通勤交通方式特征显著,而城郊居民通勤方式呈现高碳排特征;(4)城市中心区土地混合度与低碳出行比例呈高度正相关。未来,应适当提高各城市功能区土地混合度,改善居民的通勤结构,进而减少通勤交通产生的碳排放,构建低碳城市。
年:2018
出版单位:人文地理
4.温室气体监测用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的研制
机构: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氟氯烃;;标准气体;;均匀性;;稳定性;;不确定度
摘要:介绍了氮气中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1,1,2-三氯-1,2,2-三氟乙烷、一氯三氟甲烷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定值方法。考察标准气体在气瓶内壁的吸附作用、制备重现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浓度水平为5~9μmol/mol的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采用称量法制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经瓶内均匀性考察,瓶内均匀性良好。经时间稳定性考察显示,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使用有效期为1年。标准气体的不确定度包含样品定值不确定度、瓶内不均匀性和不稳定引起的不确定度,经评估和计算,其扩展相对不确定度为3%(置信度为95%)。4种氟氯烃混合标准气体可以为温室气体环境监测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年:2016
出版单位:化学试剂
5.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中标准气体比对研究
机构: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筹);
关键词:环境;;温室;;监测;;标准气体;;比对
摘要:为保证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氟氯烃化合物等标准气体量值比对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称量法制备的标准气体与具有美国NIST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进行量值比对,量值的一致性通过En值法判定。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温室气体标准样品与美国NIST、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温室气体标准样品量值准确,能够满足我国量值溯源的要求。
年:2016
出版单位:环境工程
6.洪山泉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山西省水利厅;
关键词:洪山泉流量;;降水量;;岩溶水系统;;回归分析;;人类活动
摘要:利用回归分析理论通过建立洪山泉流量的混合回归模型,揭示了洪山泉当年流量与自身前一年流量、前四年的降水量以及当年岩溶水开采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加权平均降雨量与泉流量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1980年后岩溶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影响,最终得出洪山泉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洪山泉流量预测。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洪山泉提供依据,对保护洪山泉岩溶水资源、恢复泉流量具有重要意义。
年:2015
出版单位:安全与环境工程
7.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洮河流域植被动态的影响研究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植被动态;;NDVI;;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洮河流域
摘要:通过逐象元回归和一致性检验构建1981-2010年间洮河流域NDVI序列,整编同期气温、降水等资料,采用Sen斜率、主成分、相关性及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就洮河流域不同地理-生态区间植被动态的时空特征及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期间,洮河流域植被动态总体增强且空间分异明显,甘南高原植被动态增强幅度高于黄土区。从植被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来看,甘南高原主要表现为植被萌发期提前,黄土区表现为萌发期提前和枯萎期延迟。在气温和降水所代表的水热要素与NDVI之间构建植被动态预测模式,率定和校验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不同生态-地理区间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体来看,洮河流域植被变化由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气候模式输出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洮河流域植被动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显著,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植被活动增强的贡献率超过90%。
年:2014
出版单位:资源科学
8.基于AIS数据的船舶碳排放量分析研究
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港航学院;
关键词:船舶;;碳排放;;监控;;耗油量;;自动识别系统
摘要:为实时监控船舶碳排放量,提出了碳排放量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碳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碳排放量、燃油消耗量和船舶AIS信息三者之间的联系,为船舶碳排放量的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水运(下半月)
9.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及对策——以嫩江流域湿地为例
作者:王帅
机构: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松原分局;
关键词:湿地;;气候变化;;水资源;;适应对策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但是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湿地这个珍贵的生态系统逐步被一点点改变,尤其是水循环过程受到破坏,结果造成水资源急剧缺失、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等一些自然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了解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湿地水文水资源破坏的适应性对策,为保护湿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年:2014
出版单位:地下水
10.广西霜日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西区气候中心;广西气象服务中心;
摘要:通过对1951-2012年广西90个气象站霜日分布及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广西霜日具有北多南少与东多西少、而初霜日有北早南晚和终霜日有南早北晚的分布特征,广西霜日存在明显的12a、10a、2a周期震荡。
年:2013
出版单位:气象研究与应用
1
按检索点细分(10)
作者(10)
按资源类型细分(10)
期刊论文(10)
按来源细分(10)
知网(10)
按年细分(10)
2019年(1)
2018年(2)
2016年(2)
2015年(1)
2014年(3)
201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