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
气候变化(2)
碳循环(3)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条,耗时:0.0559728 秒
1.应对气候变化的跨境水资源国际管理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关键词:跨界水资源;;气候变化适应;;生态系统方法;;管理实践
摘要:跨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涉及流域国家之间资源分配、环境治理等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脆弱性进一步加剧了跨界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我国是亚洲大陆主要国际河流的发源地,如何合理开发跨界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国际典型跨界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政策及实践进行梳理,并从流域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立法、关键研究问题方面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完善跨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
年:2018
出版单位:生态经济
2.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关键词:碳排放;;生活;;驱动因素;;LMDI;;中国
摘要: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生活消费视角定量评估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一个包括消费碳排放强度、消费结构、城乡消费比重、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城乡结构在内的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我国1995-2012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城乡消费比重各因素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均大于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城镇人口效应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的减排意义重大,而农村人口效应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的增加;城乡结构变化会带动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城乡结构达到一定程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变化也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家庭生活消费节能减排的对策及建议,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家庭生活碳排放研究进展分析
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关键词:家庭生活消费;;家庭生活碳排放;;碳减排;;气候变化
摘要:家庭是重要的消费部门,家庭生活消费是CO2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在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上,家庭生活消费及其碳排放常被忽视。通过对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及其碳排放研究的文献综述,对家庭生活消费及其碳排放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概述,归纳总结了目前生活碳排放研究的主要方面及今后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与重点。目前,家庭生活碳排放主要研究包括收入与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家庭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的关系及家庭生活碳排放的来源与结构等。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深入研究4个方面的问题:①家庭碳排放的指标与模型;②人口结构变化对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③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模式实现路径;④家庭生活碳排放的相关政策。
年:2013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4.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关键词:生活碳排放;;气候变化;;温室气体;;人口;;西北地区
摘要:为揭示西北地区居民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与规律,基于家庭生活碳排放相关数据的调查,综合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西北地区居民家庭生活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人均生活碳排放只有2.05tCO2/(人年);生活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电力和食品消费,化石燃料消费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占39.29%,电力等家庭消费活动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占60.71%;生活碳排放主要受地理环境、家庭规模、经济收入、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省区和城乡人口之间的排放量存在一定差别.
年:2013
出版单位:科学通报
5.IPCC第二工作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风险无处不在
作者:王勤花
摘要:2014年3月31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题为《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的报告,指出所有大陆和各大海洋都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全世界尚未做好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风险的准备。报告指出,尽管随着气候变暖的程度不断加大,管理这些风险难度很大,但应对这些风险的机遇依然存在。报告由IPCC第二工作组编写,该报告详细阐述了迄今为止气候变化产生的各种影响、气候变化的未来
年:2014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6.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构: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兰州730000,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730000
关键词:气候变化减缓技术;;温室气体减排;;全球变暖;;气候政策
摘要:介绍了当前国际主要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并以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计划(GTS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欧盟(EU)、美国等国际组织、机构与国家发布或拟议中的有关气候变化减缓技术的报告为框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部署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预期贡献。最后,对减排技术的效果、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等进行了讨论。
年:2007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
按检索点细分(6)
作者(6)
按资源类型细分(6)
期刊论文(6)
按来源细分(6)
知网(6)
按年细分(6)
2018年(1)
2014年(2)
2013年(2)
200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