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35)
气候变化(9)
碳循环(25)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35条,耗时:0.024991 秒
1.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思考
作者:张志强
机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综合部;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碳交易;;低碳产业;;低碳发展;;全球气候治理
摘要:本文对我国应对气候能力建设的进展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应对气候能力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各部门的业务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企业低碳发展意识逐步增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升、数据和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建立;然而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也存在认识不足、覆盖领域不全等问题。为此,在提升行政部门系统决策实施能力、加强科研院所研究支撑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加强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方面给出了建议和措施,并针对这些措施,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深化国际合作等。
年:2019
出版单位:环境保护
2.基于Biome-BGC模型的北方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机构:三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Biome-BGC模型;;气候变化;;碳水通量;;水分利用效率
摘要:研究中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应对区域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的连续监测数据和对Biome-BGC模型参数的校准,模拟分析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对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变化和大气CO_2浓度上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Biome-BGC模型校准后显著提升了其对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的模拟精度,对GPP、ET模拟结果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分别为0.69和0.63,各自提高了64.3%和80%,均方根误差(RMSE)则分别降低至1.94 g C m~(-2) d~(-1)和0.88 mm/d,分别下降了26.5%和25.4%。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中,单独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和大气CO_2浓度上升分别造成GPP的降低、升高和升高,其中GPP对大气CO_2浓度上升的响应程度(28%—44%)远高于对气温上升(1%—5%)和降水变化(3%—10%)的,ET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响应程度在5%—14%之间。GPP和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受不同水平的气温上升、降水变化和大气CO_2浓度上升三者综合作用的影响。基于GPP和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WUE随气温上升、降水增加表现为降低趋势,随降水减少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则呈升高趋势;其对未来气候中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为27.7%—43.6%,远高于对气温上升(1.2%—5.8%)和降水变化(1.2%—3.5%)的,说明未来气候变化中大气CO_2浓度上升是促进杨树生长的主要因素;其中相对于当前WUE(2.8 g C/kg H_2O),C2T2P1和C0T3P0情景下WUE的升高和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45.4%和5.8%。
年:2019
出版单位:生态学报
3.基于入户调查数据的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
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调查数据;;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中国
摘要: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区居民生活碳排放调研数据,基于碳排放系数、投入产出和消费者生活方式3种方法对中国整体、城乡、区域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评估,并从户均、人均和排放结构3个角度揭示中国居民生活排放现状,旨在了解当前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城镇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是农村的1.48倍;城镇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是农村的1.82倍;西南区户均和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均最小,分别为6.89 t CO_2/户和2.06 t CO_2/人;晋陕内蒙古区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最大,为9.52 t CO_2/户;东北区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最大,为3.15 t CO_2/人;医疗保健、热力、煤炭、食品和电力消费是居民生活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对中国居民生活直接能耗和间接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进行基础性和系统性研究,不仅可以明确不同消费行为在居民生活碳排放中的贡献,而且为中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和达峰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年:2018
出版单位:科学通报
4.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价及影响机制分析——基于中国省会城市视角(英文)
机构:Information 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 Lanzhou Information Center, CAS;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
摘要:Household CO_2 emissions were increasing due to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different household lifestyle. We assessed per capita household CO_2 emissions(PHCEs) based on different household consuming demands(including clothing, food, residence, transportation and service) by using provincial capital city level survey data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re was a declining trend moving from eastward to westward as well as moving from northward to southwar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HCEs.(2) PHCEs from residence demand were the largest which accounted for 44% of the total.(3)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Spatial Lag Model(SLM) and Spatial Error Model(SEM))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plex determinants of PHCEs. Per capita income(PI) and household size(HS) were analyzed as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We concluded that PHCEs would increase by 0.2951% and decrease by 0.5114% for every 1% increase in PI and H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household consuming demand, income disparity and household size on the variations of PHCEs. The urgency was to improve technology and change household consuming lifestyle to reduce PHCEs.
年:2018
出版单位: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5.国际气候变化会议回顾与近期热点问题分析
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化谈判;;国家自主贡献预案;;气候政策
摘要: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时间,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由单纯的科学问题转变成错综复杂的涉及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问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在回顾重要国际气候会议历程与阶段、梳理主要国家应对国际气候形势的关键举措、分析巴黎气候会议及近期国际行动的首要任务的基础上,并就近期国际气候政策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年:2015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6.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关键词:家庭生活碳排放;;STIRPAT扩展模型;;西北地区
摘要:利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区21个市县的调研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城乡差异、碳排放强度等,并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对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各省区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甘肃1.72 t CO2、陕西1.77 t CO2、宁夏1.95 t CO2、新疆2.09 t CO2、青海2.47 t CO2,城市和农村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均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比农村的低;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占多数;调研区内的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总人口与家庭生活碳排放呈显著性正相关,年龄结构与家庭生活碳排放也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总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依次减小。
年:2014
出版单位:干旱区地理
7.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碳排放效率评价
作者:周锐 ; 孙慧 ; 张志强
机构: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能源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新疆十五个地州市
摘要:结合新疆十五个地州市2000~2011年的能源消费数据,首先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其次运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2000~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2011年的数据显示,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碳排放效率排在前三位分别是塔城(0.833)、克拉玛依(0.810)、博州(0.733),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克州(0.481)、石河子(0.459)、和田(0.428),新疆碳排放效率平均水平为0.614.针对新疆高低碳排放区特点提出高碳稳速、低碳增效的政策建议.
年:2014
出版单位: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关键词:碳排放;;生活;;驱动因素;;LMDI;;中国
摘要: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生活消费视角定量评估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一个包括消费碳排放强度、消费结构、城乡消费比重、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城乡结构在内的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我国1995-2012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城乡消费比重各因素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均大于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城镇人口效应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的减排意义重大,而农村人口效应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的增加;城乡结构变化会带动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城乡结构达到一定程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变化也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家庭生活消费节能减排的对策及建议,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年:2014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9.居民生活碳排放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以青海省为例
机构: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关键词:调查方案设计;;居民生活碳排放;;设计效应
摘要:调查方案设计是居民生活碳排放调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和保证.以大量文献和作者在居民生活碳排放调查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立足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以青海省为例,从居民生活碳排放调查的统计量选取、抽样框的构建、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样本量的确定、调查方案实施的详细步骤4方面综述性归纳了一套居民生活碳排放调查方案设计的方法,以期为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提供参考.
年:2014
出版单位: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0.应用SWAT模型研究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机构: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区域能源环境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Federal Agency for Water Management,Institute for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产水量变化;;SWAT模型;;潮河流域
摘要:为定量分析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应用SWAT模型对流域上游至下游的大阁、戴营和下会3个水文站径流进行模拟,采用情景法分析径流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模型校准期和验证期采用两个参数:p因子和r因子来评价模拟的拟合度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3个水文站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p因子值分别为:0.70和0.77,0.87和0.82,0.92和0.78,r因子值分别为0.63和0.90,0.97和0.79,0.88和0.92,评价整个流域模拟有效性的模型目标函数g最佳值为0.66,说明该模型对潮河流域的产水量模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以1981—1990年为基准期,1991—2000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径流量减少了4.10 mm,而气候变化导致年径流增加了29.68 mm;2001—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径流量减少2.98mm,气候变化造成年径流量减少了14.30 mm。与1999年土地利用条件模拟径流值相比,几种极端情景法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林地情景下年径流增加了158.2%,草地情景下年径流增加了4.1%,林地和耕地情景下年径流分别减少23.7%和41.7%;不同气候变异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径流对降水的变化敏感性高于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水每增加10%,径流平均增加23.9%。温度每增加12%,径流平均减少6%。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途径之一。
年:2014
出版单位:生态学报
1
2
3
4
按检索点细分(35)
作者(34)
摘要(1)
按资源类型细分(35)
期刊论文(35)
按来源细分(35)
知网(35)
按年细分(35)
2019年(2)
2018年(2)
2015年(1)
2014年(6)
2013年(6)
2012年(3)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3)
2008年(5)
2007年(2)
2005年(1)
200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