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30)
气候变化(18)
碳循环(11)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30条,耗时:0.0359848 秒
1.工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碳排放
作者:王涛
机构: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关键词: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自我强化机制;;因果推断
摘要:本文拓展STIRPAT理论模型,对工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17年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因果关系推断。研究发现:(1)工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即期效应、预期效应和溢出效应。专业化集聚程度降低和多样化集聚程度提高有利于本地及其邻近地区碳排放量的控制与减排;(2)多样化集聚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而专业化集聚与碳排放之间存在负向的自我强化机制。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应加快完善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走多样化发展道路以及加强地区间碳排放联合防治等政策建议。
年:2019
出版单位:工业技术经济
2.安徽省近60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
作者:王涛 ; 刘承晓
机构: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雨日;;降水量;;雨强;;安徽省;;周期
摘要:采用安徽省15站近60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季节和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雨日、降水量"南多北少",雨强中北部地区相当,皆小于南部地区;雨日数南北在冬春季相差较大,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雨强上南北在春季相差较大;雨日、降水量及雨强在年和季节上基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时间演变上,雨日在减少,降水量、雨强在增多(大),且表现为两阶段的变化特征;小波分析显示约10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雨日上存在、降水量上在衰减、雨强上则不明显,约5 a、3 a的周期变化存在较多;雨日在春秋季减少明显,降水量春秋季减少,夏冬季增加但不明显,雨强尤以夏冬季增大明显;无论是年还是各季节的时间演变上,降水量与雨日、雨强均呈显著正相关,但雨日与雨强之间相关性则差些.
年:2019
出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中国省际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冯杰 ; 张胜 ; 王涛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土地利用;;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中国
摘要:文章基于1999—2015年中国各省土地利用、能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方法、STIRPAT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土地利用(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碳排放总体以碳吸收为主,并以114.19×104t/a(P<0.001)的线性速率增加。(2)各省由能源消税折算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增加规模较大,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P<0.001),表明短期内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碳减排存在经济发展惯性阻力。(3)建设用地碳排放是中国及其各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体,土地利用的碳吸收量仅占其5.5%左右。(4)中国及各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持续降低,而人均碳排放强度在持续升高。(5)影响中国及各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因素主要为第二产业产值,其他依次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第一产业产值。
年:2019
出版单位:统计与决策
4.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与丝路文明变迁研究:进展与问题
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
关键词: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气候环境变化;;文明演化;;人地关系
摘要: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也是水文变化剧烈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该地区包括了古丝绸之路的主体,在东西方交流和丝路文明兴衰历史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科学评估全球增温背景下亚洲中部干旱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是广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东西方交流和丝路文明发展历史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可为认识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总结东西方交流与丝路文明兴衰历史、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过程、多时间尺度气候—水文变化机制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时空格局和丝路文明演化的过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破解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和文化演化研究区域不均衡问题,加强地学与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是推进气候变化与丝路文明变迁研究的有效途径。这对理解该地区人地关系演化规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年:2019
出版单位:地球科学进展
5.气候变化条件下红脂大小蠹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机构: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工作站;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气候变化;;红脂大小蠹;;气候适生区;;CLIMEX 4.0.0
摘要:红脂大小蠹作为一种国际性重大林业害虫,传入我国后,立即成为油松的致命性害虫并迅速在我国扩散开来。本研究利用中国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未来气候数据(2011-2040年),以CLIMEX软件和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资料为理论依据,分析、预测、比较在历史气候条件下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红脂大小蠹在中国的气候适生区。结果表明: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域均集中在我国南方和华北地区,高度适生区所占比例最大。而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将发生变化,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将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扩增。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对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其适生范围变大,适生边界北移,大部分地区适生程度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红脂大小蠹在我国的检疫防控、控制其扩散暴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年:2018
出版单位:环境昆虫学报
6.1981~2010年辽宁省气候变化区划
机构:辽宁省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关键词:气候区划;;辽宁省;;变化趋势;;波动特征
摘要:根据辽宁省61个站1981~2010年日气象观测数据,连续两次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年干燥度以及7月平均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在年际变化上,3种气候区划指标总体呈缓慢上升(减小、上升)趋势,波动强度呈缓慢减弱(减弱、上升)趋势;但亦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辽南、辽西地区≥10℃积温日数变化趋势(波动强度)呈缓慢下降(减弱)趋势,其他大部分地区呈缓慢上升(加强)趋势。辽西、辽南地区干燥度(波动强度)呈缓慢减小(减弱)趋势,其他地区变化趋势(波动强度)呈交错分布特征。7月平均气温全区呈缓慢增加趋势,南部地区波动强度呈缓慢增强趋势,其他大部分地区呈缓慢减弱趋势。参照郑景云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辽宁省1981~2010年气候状况进行区划,将辽宁省分为2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10个气候区。辽宁中西部大部地区属暖温带,东部地区属中温带;西北部属半干旱区,中部属半湿润区,东部属湿润区。
年:2018
出版单位:江西农业学报
7.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崔军舰 ; 王涛
机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能源消耗;;新疆
摘要:以1999~2015年新疆土地利用、能源消耗、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结合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模型及STIRPAT模型,分析了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总体表现为碳吸收过程,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2)土地利用类型碳吸收量占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比例平均值为7.97%,随时间呈下降过程。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均呈指数增加过程,1999~2009年线性递增速率小于2009~2015年。(3)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不显著。
年:2018
出版单位:西部探矿工程
8.压力和温度对煤火温室气体渗流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度;;压力;;渗透率
摘要:为探索煤火温室气体在煤体内的渗流规律,分析了乌达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煤火温室气体的渗流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煤样取自乌达煤田火区现场。实验过程中调节应力和温度的变化,测定CO_2气体在煤样内的渗流特性。
年:2017
出版单位:煤炭技术
9.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分析
机构: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烟台市
摘要:基于2005—2014年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和能源消耗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005—2014年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量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4年,烟台市排碳量不断增加,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稳增长期(2005—2008年)、波动期(2008—2012年)、快速增长期(2012—2013年)、波动期(2013—2014年);不同地类固碳与排碳角色不同,其中,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林地、草地、园地、水域等地类固碳慢,排碳比固碳要快得多。
年:2017
出版单位:安徽农业科学
10.基于Landsat影像的建设用地扩展与碳排放关联分析
机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地形测量队;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航测工程分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展;;碳排放;;相关分析;;遥感影像;;西安
摘要:以西安地区2000~2015年间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碳排放与建设用地、人口、非农业人口、耕地面积、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6个主要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地区2000~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呈指数增加;2000~2014年碳排放量呈显著线性增加,碳排放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2000~2014年西安地区人口、非农业人口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耕地面积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递减关系;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碳排放总体呈线性增加关系,但均可划分为2000~2006年和2006~2014年2个阶段,前一阶段线性递增率高于后一阶段,反映出西安地区随经济发展,碳排放量2000~2006年增速较高,而2006~2014年增速减缓。研究表明西安地区建设用地扩展与碳排放有密切关系。
年:2017
出版单位:地理空间信息
1
2
3
按检索点细分(30)
作者(30)
按资源类型细分(30)
期刊论文(30)
按来源细分(30)
知网(30)
按年细分(30)
2019年(4)
2018年(3)
2017年(6)
2016年(5)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3)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
2008年(1)
2007年(1)
200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