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7)
气候变化(5)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7条,耗时:0.0339843 秒
1.猪粪农田施用下的水稻生产生命周期碳排放
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猪粪;;化肥氮;;水稻生产;;碳排放;;生命周期
摘要:规模化养殖的畜禽废弃物替代化学氮肥施入农田,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生产及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但废弃物施入农田后产生的碳排放已成为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畜禽废弃物农田施用的环境影响,对于探索农田对畜禽废弃物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探讨了猪粪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投入农田的条件下,单位产量水稻生产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整个生命周期分为原料开采、农资生产、农田种植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1 t水稻生产的生命周期中,常规化肥、猪粪50%替代化肥N、猪粪100%替代化肥N的总碳排放分别为1.760 t(CO2-eq)·t?1、1.997 t(CO2-eq)·t?1和2.550 t(CO2-eq)·t?1,猪粪50%替代化肥N、猪粪100%替代化肥N处理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5.87%、9.14%,碳排放高13.63%、44.89%。3种施肥方式碳排放在原料开采阶段分别为0.145 t(CO2-eq)·t?1、0.085 t(CO2-eq)·t?1、0.047 t(CO2-eq)·t?1,农资生产阶段分别为0.032 t(CO2-eq)·t?1、0.014 t(CO2-eq)·t?1、0 t(CO2-eq)·t?1,农田种植阶段分别为1.583 t(CO2-eq)·t?1、1.898t(CO2-eq)·t?1、2.503 t(CO2-eq)·t?1。其中农田种植阶段是碳排放的主要阶段。相较常规单施化肥处理,猪粪50%、100%替代化肥N处理碳排放在原料开采阶段分别减少41.37%、61.58%,农资生产阶段分别减少56.25%、100.00%,而农田种植阶段分别增加20.25%、58.23%。猪粪部分替代化肥N进行农田施用,可部分减少原料开采阶段、农资生产阶段的碳排放,但显著增加了农田种植阶段的碳排放,从而总体上增加了水稻生产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应探索改进其施用方式以减少其环境影响。
年:2015
出版单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秸秆还田下“麦-稻”轮作生产生命周期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秸秆;;温室气体;;生命周期评价
摘要: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小麦-水稻"轮作生产体系生命周期划分为原料开采、农资生产和农田种植三个阶段,对秸秆不还田、全量还田、半量还田3种还田量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清单分析,并进行了温室气体增温潜势评价。结果表明:以氮肥生产为主的农资生产阶段与原料开采阶段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阶段,占作物生产全生命周期能耗的70%左右;温室气体排放则以农田种植阶段为主。相较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和半量还田增加了作物产量,降低了单位产品(分别为1 t小麦和1 t水稻)生产的CO2、N2O排放量,分别减排CO227.05%、31.23%,减排N2O 17.74%、14.51%,而CH4排放分别增加39.56%、12.38%;但在20 a、100 a时间尺度上,农田综合增温潜势GWP均显著降低。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施能有效降低农田生产系统生命周期能耗及温室气体增温潜势。
年:2015
出版单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更新世以来,石笋、冰芯记录的气候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石笋;;Heinrich事件;;YD;;驱动机制
摘要:格陵兰冰芯和北大西洋沉积揭示了25 ka至今存在着一系列的冷暖突变由于这些气候突变事件变化速度快,温度振幅大引起了全球古气候学家的关注。本文对格陵兰冰芯近25 ka以来δ18O的变化曲线与石笋记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石笋记录和冰芯记录中都揭示了东亚夏季风降水史中的Heinrich事件和YD事件,两者有着很好的对比关系,但也不排除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主要原因可能由于石笋的生长环境与冰芯的形成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两折限时的记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时间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事件差距。
年:2014
出版单位:科技资讯
4.重庆羊子洞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的65-90ka BP气候变化
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石笋;;碳同位素;;72ka BP事件;;三峡库区
摘要:利用三峡库区丰都羊子洞石笋(Y02)230 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建立了65~90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46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羊子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季风变化在MIS5b向MIS5a转变过程中是渐变模式,并且D/O21事件呈现双峰结构不同于山宝洞石笋记录和万象洞石笋记录,这可能与羊子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分辨率有关.石笋Y02的δ13 C记录并未记录72ka BP左右的降温事件.对石笋碳同位素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石笋Y02的δ13 C记录主要存在290,229,196,115,100和93a等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吻合;Y02碳同位素记录与北半球太阳辐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直接响应与北半球太阳辐射的假说.
年:2014
出版单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晚更新世60~90kaBP气候变化探讨
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MIS4/5a;;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晚更新世
摘要:60~90 kaBP是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此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气候事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气候突变事件,为理解气候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通过系统回顾60~90 kaBP洞穴石笋、极地冰芯等古气候载体的研究成果,探讨72 kaBP气候突变事件与Toba火山喷发的关系,提出72 kaBP的Toba火山喷发并不是导致72 kaBP气候事件的主导因素;MIS4/5a的转换时间不能以72kaBP气候事件为界,应以Dansgaard/Oeschger(D/O)20事件为界;石笋记录在晚更新世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曲线基本一致,但D/O18事件在不同地区、不同古气候载体中存在差异性,说明全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下受太阳辐射影响,而在短时间尺度上受控于多种因素,尤其是区域因素的影响。
年:2014
出版单位:湖北农业科学
6.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三峡库区小冰期气候变化
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亚洲季风;;小冰期;;三峡库区
摘要:基于重庆水鸣洞石笋(NSM03)7个230Th年代数据和438个δ18O数据建立三峡库区1250~1750 A.D.时段分辨率约为1 a的δ18O记录。分析显示石笋δ18O值在1280 A.D.开始迅速偏重,在1300 A.D.附近偏到近500 a来最重,显示季风迅速减弱,库区进入小冰期。石笋记录显示小冰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干湿波动,特别是在1400~1650 A.D.时段石笋δ18O值高频振荡,显示季风降水处于频繁波动期。功率谱分析显示石笋δ18O序列具有显著树轮Δ14C周期和ENSO准周期,揭示太阳活动是小冰期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受到海气耦合作用影响。
年:2013
出版单位:地理科学
7.重庆丰都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与AD1250-1750a季风气候变化
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同位素实验室;
关键词:石笋;;碳同位素;;小冰期;;亚洲季风;;水鸣洞
摘要:利用长江三峡地区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230 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AD1250~1750时段平均分辨率约为1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水鸣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小冰期开始时间大约为AD1300,与已发表的树轮、孢粉等气候记录指示的小冰期开始时间在定年误差范围内一致;该记录同时显示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气候波动,最明显的两次气候波动时间分别在15世纪中期和16世纪末,后者对应过去500年间亚洲季风活动最弱时期.对石笋碳同位素序列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小冰期气候存在98a和3~6a波动周期,分别与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和ENSO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活动是小冰期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海气耦合作用则直接影响小冰期气候.
年:2013
出版单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按检索点细分(7)
作者(7)
按资源类型细分(7)
期刊论文(7)
按来源细分(7)
知网(7)
按年细分(7)
2015年(2)
2014年(3)
2013年(2)